[實用新型]多腔體真空腔式換熱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128085.5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537536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9 |
| 發明(設計)人: | 侯建棟;梁金龍;顧小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捷士通射頻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15/02 | 分類號: | 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趙淑芳 |
| 地址: | 2242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腔體真 空腔 換熱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腔體真空腔式換熱器,包括基座和裝配在基座上的若干換熱板,所述換熱板內設置有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所述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互不連通,所述第一腔體內設置有第一繞流陣列,所述第二腔體內設置有第二繞流陣列,所述第一繞流陣列和第二繞流陣列均有若干圓形繞流點交錯排布組成,所述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內注有相變工質。本實用新型每個獨立的腔體可與多個不同位置的熱源相對應,即對應多個吸熱端,可以適應更復雜的散熱情況,提高散熱效果,腔體內設置的繞流陣列由若干圓形繞流點交錯排布組成提高了換熱板的強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器,具體涉及一種多腔體真空腔式換熱器。
背景技術
隨著5G技術以及電子設備行業的發展,電子設備的集成度越來越高,在性能得到了提升的同時,發熱量越來越大,熱流密度越來越高,設備上的發熱源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利用相變散熱原理的真空腔式散熱器可以實現快速高效的散熱,但現有的真空腔式散熱器無法同時滿足多個熱源的散熱需求,致使設備的壽命大大降低,未解決這一問題,一種使用相變散熱技術,具有多個真空腔體的散熱器,通過不同真空腔針對不同熱源的散熱方式,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
多腔體真空腔式換熱板,內部設有多個封閉腔體,每個腔體分別沖注工質,換熱板局部受熱,液態工質在真空超低壓環境下受熱快速蒸發為熱蒸汽,熱蒸汽在換熱板腔體內迅速流通至換熱板各處,在換熱板上放熱后重新凝結成液體,凝結后的液態工質再回流至相換熱板熱源處,如此反復作用。因此,換熱板若要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需使液態工質所處的位置對應熱源位置,既真空腔內的工質液面高度高于熱源高度,而實際使用中的熱源往往高低錯落地分部,位于液面上方的熱源就無法有效的散熱,現有腔體的設置影響換熱板的抗壓強度。
實用新型內容
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腔體真空腔式換熱器,解決現有對多個熱源不能高效散熱,腔體設置影響換熱板強度的問題。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腔體真空腔式換熱器,包括基座和裝配在基座上的若干換熱板,所述換熱板內設置有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所述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互不連通,所述第一腔體內設置有第一繞流陣列,所述第二腔體內設置有第二繞流陣列,所述第一繞流陣列和第二繞流陣列均有若干圓形繞流點交錯排布組成,所述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內注有相變工質。
其中,所述換熱板一側翻邊形成嵌入部。
所述基座上設置有與換熱板的嵌入部適配的凹槽。
所述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在換熱板上呈上下分布。
為保證工質流動,保證耐壓性能,所述第一腔體與所述第二腔體的高度為0.5~2mm,最小寬度為2mm。
為保證可靠性,所述第一腔體與所述第二腔體邊緣的最小距離為2mm,所述第一腔體與所述第二腔體與換熱板邊緣的最小距離為2mm。
所述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分別連接有灌裝通道。
所述基座與熱源相貼合,所述第一腔體與所述第二腔體的位置分別至少對應一個熱源。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每個獨立的腔體可與多個不同位置的熱源相對應,即對應多個吸熱端,可以適應更復雜的散熱情況,提高散熱效果,腔體內設置的繞流陣列由若干圓形繞流點交錯排布組成提高了換熱板的抗壓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換熱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換熱板的剖視圖;
圖5是圖4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6是配置熱源時的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捷士通射頻系統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捷士通射頻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12808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吊頂用天花板
- 下一篇:一種基于糧倉的通風隔熱控溫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