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光學鏡頭、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127538.2 | 申請日: | 2020-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540868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華露;楊健;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晶超光學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賽恩倍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常云敏 |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 鏡頭 模組 電子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光學鏡頭、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光學鏡頭由沿光軸物側到像側依次包括:具有反射面的棱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中所述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4.5f12/f234?2;f12為所述第一透鏡和所述第二透鏡的組合有效焦距,f234為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的組合有效焦距。通過有效利用空間,縮短光學鏡頭的軸向長度,實現長焦特性,節省光學鏡頭的占用空間。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光學成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光學鏡頭、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便攜式電子設備(如智能手機、相機)的普及,加上社交、視頻、直播類軟件的流行,人們對于攝影的喜愛程度越來越高,攝像鏡頭已經成為了便攜式電子設備的標配,攝像鏡頭的性能甚至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便攜式電子設備時首要考慮的指標。
在實現本申請過程中,申請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為了獲得攝像鏡頭長焦特性,需增長攝像鏡頭的總長,導致攝像鏡頭的橫向距離增大,不滿足電子設備輕薄化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出一種光學鏡頭、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申請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學鏡頭,沿光軸由物側到像側依次包括:
由物側到像側依次包括:
具有反射面的棱鏡;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
具有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鏡;
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鏡;
其中所述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
-4.5f12/f234-2;
f12為所述第一透鏡和所述第二透鏡的組合有效焦距,f234為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的組合有效焦距。
如此,合理配置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組合有效焦距與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的組合有效焦距的比值,有助于避免前兩個透鏡產生較大的球差,合理設置各透鏡組有效焦距,即縮短光學鏡頭總長,又可實現長焦特性,提高像差校正能力,使光學鏡頭獲得更好的成像質量。通過直角棱鏡使光線發生偏轉,使光學鏡頭為一潛望式結構,進而有效利用空間,縮短光學鏡頭軸向長度,實現長焦特性,節省光學鏡頭的占用空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
3.3°/mmCRA1/(2*SD42)6.3°/mm;
其中,CRA1為所述光學鏡頭成像面上1.0視場的主光線入射角,SD42為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徑。
當滿足上述關系時,合理設置所述光學鏡頭成像面上1.0視場的主光線入射角和第四透鏡L4的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徑的比值,有利于所述光學鏡頭更好地匹配芯片,且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徑的合理配置有助于邊緣視場光線以較大的光照度過渡到像面上,從而提升了光學鏡頭的成像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
0.5ET3/(|SAG31|+|SAG32|)6;
其中,ET3為所述第三透鏡的邊厚值,SAG31為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和光軸的交點至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處的軸上距離,SAG32為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面和光軸的交點至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處的軸上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晶超光學有限公司,未經江西晶超光學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12753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改進的增白劑攪拌裝置
- 下一篇:一種帶觸點開關的彈簧機械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