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周期性供電電壓檢測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125967.6 | 申請日: | 2020-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95757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3 |
| 發明(設計)人: | 杭華;李建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柏宜照明(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40 | 分類號: | G01R31/40;G01R31/385;G01R19/165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孟旭彤 |
| 地址: | 20171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周期性 供電 電壓 檢測 電路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周期性供電電壓檢測電路,其包括:電壓反饋模塊、光耦、信號產生電路以及信號處理電路。電壓反饋模塊將待檢測的直流電源的輸出電壓反饋至開關模塊的第一控制端,信號產生電路會周期性產生高電平脈沖輸出至第二控制端。若直流電源正常,信號產生電路通過開關模塊每隔預定時間控制光耦導通,使得信號處理電路接收到周期性的高電平脈沖。本實用新型中,開關模塊處于常閉狀態,這樣可以避免光耦持續導通導致的功耗問題。光耦的輸入側采用單獨的電源進行供電,電壓反饋模塊具有較高的輸入阻抗,因此電壓反饋模塊可更加準確地反饋直流電源的電壓;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直流電源的輸出電壓略低時光耦導通不穩定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周期性供電電壓檢測電路。
背景技術
消防應急照明系統主要包括事故應急照明、應急出口標志及指示燈,是在發生火災時正常照明電源切斷后,引導被困人員疏散或展開滅火救援行動而設置的緊急照明裝置。應急燈為了保證在發生事故時可以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需要具有交流供電方式作為主電源,并采用電池供電方式作為備用電源。
在應用過程中,需要間隔預定時間檢測電池的電壓,以便檢測電池的故障。在一些現有技術中,通過MCU配合AD轉換器的方式檢測電池的電壓,然而,這種方式成本高、可靠性低,而且數字系統更容易出現安全漏洞和軟錯誤。
圖1所示為一種現有的周期性供電電壓檢測電路,可用于檢測直流電源的供電電壓。其原理為:光耦的輸入側正極通過穩壓二極管和電阻與與直流電源正畸連接,輸入側負極接地;輸出側正極接VCC,負極接信號處理電路。
對于圖1所示的電路,直流電源電壓正常時,光耦導通,信號處理裝置可以接收到高電平,以表明直流電源供電正常。直流電源電壓過低時,光耦關閉,信號處理裝置可以接收到低電平。
在上述電路中,光耦持續處于導通狀態,電路的靜態功耗較大。光耦至少需要5mA的工作電流才能達到以正常工作的狀態,一直使用這么大的工作電流會造成同樣電源的情況下帶載數量過少。此外,直流電源的電壓下降越來越接近穩壓管的電壓,通過光耦的電流會越來越小,無法滿足光耦電流的要求,造成檢測電壓不穩定。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周期性供電電壓檢測電路,該裝置通過采用單獨電源為光耦的輸入側供電,并根據電壓信號和來自總線的指令控制控制開關模塊的通斷,進而控制光耦的通斷,避免了光耦常開導致的功耗過大的問題以及導通電流過大導致的各種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周期性供電電壓檢測電路,其包括:電壓反饋模塊、開關模塊、光耦、信號產生電路以及信號處理電路,其中:
所述光耦的輸入側正極通過上拉電阻與第一電源連接,其輸出側正極與輸出側電源連接;
所述開關模塊包括第一晶體管以及第二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的集電極與所述光耦的輸入側負極連接,其基極為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晶體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發射極連接,其發射極與供電側的接地端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晶體管的基極連接,其另一端為第二控制端;
所述電壓反饋模塊包括串聯在直流電源正極和所述第一控制端之間的上拉電阻和穩壓二極管;當所述直流電源正極電壓大于閾值時,所述第一控制端為高電平;
所述信號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控制端連接,用于每隔預定時間向所述第二控制端輸出高電平脈沖;所述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均為高電平時,所述光耦發光;
所述信號處理電路與所述光耦的輸出側負極連接;所述光耦的輸出側負極通過下拉電阻與總線側接地端連接;所述信號處理電路被配置為,所述光耦輸出側輸出的高電平脈沖信號的間隔大于超時時限時,發出直流電源失效信號。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信號產生電路包括第一計時器,所述第一計時器循環計數,并在計數值為預定值時輸出一個高電平脈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柏宜照明(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柏宜照明(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12596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