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池驅動型移動式液壓啟閉機應急操作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123039.6 | 申請日: | 2020-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479737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錢路;張海濱;嚴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中盛液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1/22 | 分類號: | F15B11/22;F15B13/06;F15B20/00;F15B21/08 |
| 代理公司: | 常州萬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41 | 代理人: | 王杰 |
| 地址: | 213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池 驅動 移動式 液壓 啟閉 應急 操作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啟閉機應急操作裝置,包括電源驅動組件和液壓控制系統,電源驅動組件包括電池包和直流電機,液壓控制系統上設有分別用于連接液壓啟閉機的兩液壓缸有桿腔的第一、二快接軟管、用于連接液壓啟閉機液壓油箱的第五快接軟管和第六快接軟管、以及用于連接液壓啟閉機液壓缸控制管路的第三快接軟管,第一、二快接軟管分別通過管路與分流集流閥的兩端分油口相連,分流集流閥的分油口管路上設有壓力傳感器和分支管路,分支管路的外端與卸油油箱連接,分支管路上設有電磁開關閥;應急操作時,本實用新型的應急操作裝置可高精度的同步控制液壓啟閉機的兩液壓缸,以穩定、可靠的啟閉閘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壓啟閉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池驅動型移動式液壓啟閉機應急操作裝置。
背景技術
液壓啟閉機用于操作水利、水電工程大型閘門的開閉,可靠性要求很高。閘門的開啟與關閉有時間上的要求,如果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將閘門開啟或關閉,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失,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如水電工程閘門由于啟閉機電源、電氣控制系統或電機故障不能及時關閉將浪費大量發電資源,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開啟可能會影響水庫的泄洪,有可能對大壩產生安全上的影響。而當液壓啟閉機電源供應或電氣控制系統出現故障,或是啟閉機電動機出現故障時,啟閉機將不能工作,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關閉或開啟,從而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失。
市場上液壓啟閉機的應急操作裝置存在以下問題:在執行應急操作時,應急操作裝置不能高精度的同步控制液壓啟閉機的兩液壓缸,導致雙吊點閘門在啟閉過程中,容易出現走偏,變形、卡阻等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一種電池驅動型移動式液壓啟閉機應急操作裝置,應急操作時,本實用新型的應急操作裝置可高精度的同步控制液壓啟閉機的兩液壓缸,以穩定、可靠的啟閉閘門。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池驅動型移動式液壓啟閉機應急操作裝置,包括電源驅動組件和液壓控制系統,所述電源驅動組件包括電池包和直流電機,所述液壓控制系統上設有分別用于連接液壓啟閉機的兩液壓缸有桿腔的第一、二快接軟管、用于連接液壓啟閉機液壓油箱的第五快接軟管和第六快接軟管、以及用于連接液壓啟閉機液壓缸控制管路的第三快接軟管,所述第一、二快接軟管分別通過管路與分流集流閥的兩端分油口相連,所述分流集流閥的分油口管路上設有壓力傳感器和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的外端與卸油油箱連接,所述分支管路上設有電磁開關閥,所述分流集流閥的集油口通過第一管路與第六快接軟管連接,所述第三快接軟管通過第二管路與第五快接軟管連接,液壓泵由所述直流電機驅動且串聯于第一管路上。
進一步的,所述分支管路上且位于電磁開關閥的進油側設有節流閥;電磁開關閥開啟可進行旁路瀉油,節流閥可控制瀉油速度。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設有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該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位于分流集流閥和液壓泵之間,用電池包供電,以通過繼電器或PLC控制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以實現自動化控制。
進一步的,所述液壓控制系統上設有用于連接液壓啟閉機的兩液壓缸無桿腔的第四快接軟管,所述第四快接軟管通過管路連接至所述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與第五快接軟管之間的管路上。
進一步的,所述電池包和一電池管理模塊設于電池管理柜內,所述液壓控制系統和直流電機設于機箱內,所述機箱的底端設有多個滾輪,所述機箱頂端設有操作箱,所述操作箱的表面設有顯示屏和手動旋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應急操作裝置的液壓控制系統中采用了50:50的高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中盛液壓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常州中盛液壓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12303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