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灌注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032004.1 | 申請日: | 2020-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715161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許勝濤;麥偉添;陳權明;潘葉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B05C5/00;B05C13/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紅果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灌注 工裝 | ||
本實用新型屬于灌注裝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灌注工裝。灌注工裝,用于將外殼,與位于所述外殼內的工件通過連接件連接,所述灌注工裝包括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內部軸向開設有用于定位所述工件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為盲孔,所述第三定位孔的深度小于所述工件的長度;所述支撐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外殼的高度使套設在所述支撐柱外部的外殼與工件之間形成灌注空間,所述灌注空間內灌注有流體狀態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冷卻后將所述外殼與所述工件連接。本實用新型有效的解決了目前的將外殼與位于外殼內的工件裝配在一起時存在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灌注裝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灌注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將外殼,與位于外殼內的工件進行連接時,采用方式是在連接件上涂抹膠,然后將連接件安裝到外殼與工件形成的空隙內,這種裝配方式效率抵,不適用于與大規模的工廠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目前的將外殼與位于外殼內的工件裝配在一起時存在效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灌注工裝。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方案實現的:
一種灌注工裝,用于將外殼,與位于所述外殼內的工件通過連接件連接,
所述灌注工裝包括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內部軸向開設有用于定位所述工件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為盲孔,所述第三定位孔的深度小于所述工件的長度;所述支撐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外殼的高度使套設在所述支撐柱外部的外殼與工件之間形成灌注空間,所述灌注空間內灌注有流體狀態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冷卻后將所述外殼與所述工件連接。
對本實用新型的灌注工裝的進一步改進之處在于,所述外殼的周面與所述支撐柱的周面之間無縫隙。
對本實用新型的灌注工裝的進一步改進之處在于,所述灌注工裝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凹槽,所述支撐柱豎向安裝在所述凹槽內。
對本實用新型的灌注工裝的進一步改進之處在于,所述凹槽的邊緣朝向所述凹槽的底部限定有限位臺。
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灌注工裝時,首先將工件插入到第三定位孔內,然后將外殼套設在支撐柱的外部;因為第三定位孔的深度小于工件的長度,且支撐柱的高度小于外殼的高度,所以此時外殼的上部與工件的上部之間形成灌注工件;將流體狀態的連接件灌注到灌注空間內,待連接件冷卻后,連接件就成功的將外殼與工件連接,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灌注工裝能夠快速的將外殼與位于外殼內的工件連接,解決了目前的將外殼與位于外殼內的工件裝配在一起時存在效率低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氧傳感器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截面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氧傳感器的檢測單元與信號線組件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氧傳感器的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氧傳感器的制作工藝流程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氧傳感器的制作工藝中應用的粘線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中C-C截面的剖視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氧傳感器的制作工藝中將檢測單元、信號線組件裝配到粘線工裝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所示的結構在另一個視覺下D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氧傳感器的制作工藝中應用的灌注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華帝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0320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