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005657.0 | 申請日: | 2020-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570143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徐靂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新力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B25/00 | 分類號: | C03B25/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鄧宇 |
| 地址: | 150070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磁場 耦合 玻璃 熱彎機 退火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該退火結構的傳動機構上依次設置有進料口、加熱腔室、三個退火工作腔室和出料口,進料口、加熱腔室和三個退火工作腔室均設置有溫度傳感器,三個獨立的退火工作腔室的退火設置溫度依次遞減,加磁組件布置在加熱腔室和三個退火工作腔室的外部。解決了傳統退火會因玻璃與模具的接觸程度以及模具的導熱性而導致玻璃散熱不均勻,產生溫度差進而使玻璃產生殘余應力,使玻璃的成型質量降低的問題,提供一種能有效降低玻璃因退火而產生的殘余應力,同時改善玻璃的表面質量,延長玻璃使用壽命的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屬于玻璃熱彎退火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3D熱彎玻璃是由平板玻璃經在熱彎模具中進行加熱,使其軟化成型,再經退火冷卻而形成的曲面玻璃。隨著全球相機、智能手機、安防監控、車載鏡頭、AR/VR、無人機等行業的迅速發展,人們對于熱彎玻璃模壓的技術要求要來越高。
但傳統退火會因玻璃與模具的接觸程度以及模具的導熱性而導致玻璃散熱不均勻,產生溫度差進而使玻璃產生殘余應力,使玻璃的成型質量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傳統退火會因玻璃與模具的接觸程度以及模具的導熱性而導致玻璃散熱不均勻,產生溫度差進而使玻璃產生殘余應力,使玻璃的成型質量降低的問題,提供一種能有效降低玻璃因退火而產生的殘余應力,同時改善玻璃的表面質量,延長玻璃使用壽命的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包括傳動機構、進料口、加熱腔室、三個退火工作腔室、五個溫度傳感器、加磁組件和出料口,所述傳動機構上依次設置有進料口、加熱腔室、三個退火工作腔室和出料口,所述進料口、加熱腔室和三個退火工作腔室均設置有溫度傳感器,三個獨立的退火工作腔室的退火設置溫度依次遞減,所述加磁組件布置在加熱腔室和三個退火工作腔室的外部。
優選地,所述加磁組件為勵磁線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設有多個溫度傳感器,由傳動機構通過溫度的判斷及時送到不同的工作腔工作,保證了被加工件的質量以及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的三個獨立的退火工作腔室為溫度遞減的退火工作腔室,用溫度傳感器時刻檢測當前模具溫度,用來逐步降低模具溫度,使其退火均勻,減少殘余應力的生成。
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使用三個退火工作腔既能保證每個退火工作腔室的工作時間,又能使殘余應力降到最小,可以避免使用兩個時,在每個退火腔室工作的退火時間較長以及退火溫度較高,可能導致模具殘余應力剩余過多,使用三個以上時,每個退火腔室之間的溫度差較小,導致模具在退火工作腔室里面的工作時間過短,導致殘余應力分布不均,殘余應力處理不當。
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將磁場應用于玻璃退火過程,改善了玻璃的表面質量,延長了玻璃的使用壽命,加強了玻璃的性能。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的退火方法流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熱磁場耦合的3D玻璃熱彎機退火結構的傳動機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新力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哈爾濱新力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0056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