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泄漏排污管線用可視化監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005371.2 | 申請日: | 2020-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088207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洋;田昌金;龔琳;申成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洋;田昌金;龔琳;申成華 |
| 主分類號: | F04B49/10 | 分類號: | F04B49/10;F04B53/16;F04B53/20;F04B53/22;B01D29/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麗偉 |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泄漏 排污 管線 可視化 監測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泄漏排污管線用可視化監測裝置,所述裝置主要包括泄漏排污入口、可視化窗體、螺栓孔、旁通管線、半圓形擋板、尖角形引流板、過濾器、泄漏排污出口、泄漏排污管線,所述過濾器包括掛手、過濾網、連接環;所述泄漏排污入口位于可視化窗體右上部,泄漏排污出口位于可視化窗體右下部,旁通管線位于可視化窗體左下部,尖角形引流板與泄漏排污入口相連通,泄漏排污出口與泄漏排污管線相連通,旁通管線與泄漏排污管線相連通。本實用新型能直接進行可視化觀察泵機組內泵密封油滴漏情況情況,使用方便,可快速發現排污管堵塞,維修方便,適宜在各類輸油泵上較大范圍推廣應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視化監測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泄漏排污管線用可視化監測裝置。
背景技術
輸油泵機組機械密封是一種旋轉軸用的接觸式動密封,它是在流體介質和彈性元件作用下,兩個垂直于軸心線的密封端面緊貼著相對旋轉,從而達到密封的要求。在油田泵機組正常運轉過程中通常會發生一些突然泄漏的過程,這種泄漏多數是由于工況變化較大或者操作、維護不當、檢修不當、泵機組內潤滑不良等問題所引起的,在泵機組較長時間停運后重新啟動時若沒有手動盤車,摩擦副因粘連而破壞密封面;加熱爐加熱溫度或其他參數頻繁變化和調整,也會導致密封突然泄漏。在正常運行的時候巡檢人員對泄漏量的變化情況觀察不方便,無法直接觀察到,若產生堵塞后油泥雜質在下游管線彎頭處聚集,對下游管線造成堵塞,需要停泵后再進行排污管清理,將會直接影響管線油品輸送。因此,如何對油田泵機組機械密封泄漏后可視化監測是本案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泄漏排污管線用可視化監測裝置,用于解決泵機組機械密封泄漏后可視化監測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泄漏排污管線用可視化監測裝置,所述裝置主要包括泄漏排污入口、可視化窗體、螺栓孔、旁通管線、半圓形擋板、尖角形引流板、過濾器、泄漏排污出口、泄漏排污管線,所述過濾器包括掛手、過濾網、連接環;所述泄漏排污入口位于可視化窗體右上部,泄漏排污出口位于可視化窗體右下部,旁通管線位于可視化窗體左下部,尖角形引流板與泄漏排污入口相連通,泄漏排污出口與泄漏排污管線相連通,旁通管線與泄漏排污管線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尖角形引流板呈圓臺形,下部為圓臺尖部,當泄漏排污入口有油泥雜質流入時,油泥雜質從尖角形引流板尖部流出。
進一步的,所述泄漏排污入口中心線與尖角形引流板中心線在同一垂線上,油泥雜質從尖角形引流板尖部流出后直接對準泄漏排污出口中部往下流。
進一步的,所述過濾器通過掛手掛在半圓形擋板上部,使得過濾器位于泄漏排污出口內,過濾器用于將油泥雜質進行過濾。
進一步的,所述油泥雜質從尖角形引流板尖部流出后,通過位于泄漏排污出口內的過濾器進行過濾。
進一步的,所述泄漏排污出口直徑比泄漏排污管線大10毫米,其目的是方便安裝過濾器。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環的一端與掛手焊接固定,另一端與過濾網焊接固定,過濾網為30目過濾網。
進一步的,所述掛手的作用是方便將過濾器取出。
進一步的,所述半圓形擋板高度為2厘米,其形狀為半圓形。
進一步的,所述旁通管線的一端與泄漏排污管線相連,另一端伸入可視化窗體4毫米高,目的是為了在過濾網堵塞后防止聚集的油泥雜質隨著油品流往下游管線。
進一步的,所述設置旁通管線目的:一是為了方便油泥雜質堵塞過濾網后油品從旁通流走,二是為了在發生大量泄漏時可以從旁通管線排油,消除因過濾網而導致管線的通過能力下降。
進一步的,所述設置可視化窗體的目的是巡檢觀察,能夠發現機械密封泄漏是否有異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洋;田昌金;龔琳;申成華,未經李洋;田昌金;龔琳;申成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00537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