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懸臂橋邊跨支模體系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925007.1 | 申請日: | 2020-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38974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8 |
| 發明(設計)人: | 豆德存;崔芳勝;王勇;弓永濤;權龍;黃玉娟;汪傳福;錢江;郜超群;張敏;章煥;馬正峰;關珊;魯勁松;蘇陳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E01D21/10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匯誠永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李珍珍 |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懸臂 橋邊跨支模 體系 | ||
1.懸臂橋邊跨支模體系,包括邊跨支墩(2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搭設在已澆筑橋段(30)和邊跨支墩(23)上的一排底部縱梁(11),邊跨支墩(23)安裝的中部安裝有支撐架,且邊跨支墩(23)的頂部被支撐架分割為兩個安裝位,每一安裝位上自撐架至邊跨支墩(23)頂面的邊緣處依次設有內臨時支座(6)、永久支座(7)、外臨時支座(8),底部縱梁(11)上,底部縱梁(11)依次架設橫向分配梁(12)和底模(10),已澆筑橋段(30)和邊跨支墩(23) 還 架設有支架縱梁(15)和頂部縱梁(9),底模(10)上安裝有內模(2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臂橋邊跨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支撐架上具有上、中、下三道支撐橫梁(2),支撐架的側面安裝有端模(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臂橋邊跨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內模(24)通過支撐角鋼(14)懸空設置在底模(10)上方,支撐角鋼(14)一端設置在支撐架的下道的支撐橫梁(2)上,另一端通過錨固桿(20)固定在已澆筑橋段(30)底板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懸臂橋邊跨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內模(24)包括支撐角鋼(14)、下內模(16)、內側模(26)、上內模(27)、連接角鋼(28)和內支撐(29),下內模(16)、上內模(27)和兩內側模(26)構成一矩形筒,其轉角處通過連接角鋼(28)固定,支撐角鋼(14)連接于下內模(16)上,支撐角鋼(14)設有兩條,支撐角鋼(14)和上內模(27)邊緣處的連接角鋼(28)之間通過內支撐(29)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懸臂橋邊跨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邊跨支墩(23)頂部設置有兩個預埋鋼板(5),支撐架由兩支撐縱梁(4) 以及設置在支撐縱梁(4)間的上、中、下三道支撐橫梁(2)構成,支撐縱梁(4)的底部設于預埋鋼板(5)上,支撐架設有兩個,兩支撐架之間通過加強撐(1)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臂橋邊跨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已澆筑橋段(30)的端部具有頂板和底板,頂板上安裝有臨時固定墩(18),頂板和底板上均設有后吊帶(21),頂部縱梁(9)的兩端分別連接于臨時固定墩(18)和支撐架上道的支撐橫梁(2),支架縱梁(15)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支撐架中道的支撐橫梁(2)以及頂板設置的吊帶(21),底部縱梁(11)的兩端分別連接于外臨時支座(8)和底板上所設的后吊帶(2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懸臂橋邊跨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支架縱梁(15)上架設有外模支架(25)上,外模支架(25)安裝有翼緣底模(31)和外側模(32)。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懸臂橋邊跨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頂部縱梁(9)和底部縱梁(11)的中部安裝有前吊帶(13),前吊帶(13)的底部裝有前橫梁(17)。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臂橋邊跨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支撐架和永久支座(7)之間也鋪設有底模(10),底模(10)搭靠在臨時支座(6)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省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92500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旋轉曝氣管
- 下一篇:一種帶式干燥機的自動清灰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