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脫水尾砂用配料倉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858767.5 | 申請日: | 2020-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084178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賴偉;郭勤強;柳小勝;王哲;劉加燦;劉婉瑩;韓松豪;郎磊;黃乃清;胡銳杰;陳曉利;陳偉華;王懋;張曉林;高遲明;邢亞非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 |
| 主分類號: | B65D88/28 | 分類號: | B65D88/28;B65D88/68;B65D88/64;B65D90/00;B65G65/48 |
| 代理公司: | 長沙永星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柳鶯 |
| 地址: | 410012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水 尾砂用 配料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脫水尾砂用配料倉,包括柱腿、布置于柱腿上的倉體、布置于倉體內的破拱裝置、布置在倉體下方的給料機構,所述破拱裝置包括安裝在倉體內的破拱軸和數個固定在破拱軸上的破拱葉片,在倉體內側底部設有數個減壓板,破拱軸沿倉體縱向布置于倉體內且破拱軸位于倉體內易結拱區上界線之上,破拱葉片在破拱軸上呈螺旋狀排列,減壓板沿倉體橫向布置,倉體前后兩側的倉壁與水平面相交呈55°至90°,倉體左右兩側的倉壁與水平面相交呈55°至90°。本實用新型既能夠對倉體上部的尾砂擾動,又能夠達到全倉擾動的目的;可有效防止尾砂頻繁結拱;可有效降低尾砂自重對給料機構的壓力,防止給料機構壓死和降低給料機構驅動負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礦山固廢充填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脫水尾砂用配料倉。
背景技術
由于脫水尾砂具有堆存方便,充填工作制度靈活,能夠根據充填料漿特性配置可輸送的極限充填料漿濃度等眾多優點,目前被大量礦山使用。
但是,由于脫水尾砂的粒級較細,含泥量大,粘性大,在配料倉內儲存時容易板結結拱,導致放料和給料不順暢和不連續。為解決上述問題,授權公告號為CN206318257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高粘性尾砂敞口料倉單體防堵裝置,其包括支架、尾砂敞口料倉、電機減速機、主軸、攪散螺旋,電機減速機設置在支架上,尾砂敞口料倉上下兩側均開口,上部為進料口,下部為出料口,料倉內設有主軸,主軸與外部的電機減速機連接,主軸上設有攪散螺旋。裝置通過攪散螺旋對料倉物料進行擾動,但由于攪散螺旋安裝位置低,攪散螺旋不能擾動倉體上部,上部結拱時,攪散螺旋空轉,起不到破拱作用;另外,當給料速度和攪散速度不匹配時,易壓實料倉與給料皮帶之間的尾砂,增大給料皮帶負荷。
在現有技術中,也有通過安裝多根螺旋軸以實現破拱的裝備,但是結構復雜,投資大,并且配料倉體積有限,安裝的多根螺旋軸,使倉內尾砂可通過的間隙少,螺旋軸不轉動時尾砂不下料,配料倉的運行控制難度大,當給料速度和攪散速度不匹配時,易壓實料倉與給料皮帶之間的尾砂,增大給料皮帶負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破拱效果更好的脫水尾砂用配料倉。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脫水尾砂用配料倉,包括柱腿、布置于柱腿上的倉體、布置于倉體內的破拱裝置、布置在倉體下方的給料機構,所述破拱裝置包括安裝在倉體內的破拱軸和數個固定在破拱軸上的破拱葉片,在倉體內側底部設有數個減壓板,破拱軸沿倉體縱向布置于倉體內且破拱軸位于倉體內易結拱區上界線之上,破拱葉片在破拱軸上呈螺旋狀排列,減壓板沿倉體橫向布置,倉體前后兩側的倉壁與水平面相交呈55°至90°,倉體左右兩側的倉壁與水平面相交呈55°至90°。
所述減壓板的橫截面呈開口向下的Λ型。
由于尾砂粘度大,容易粘結,為便于清掃,所述給料機構包括平皮帶和用于驅動平皮帶的電機。
為便于實現粗精秤給料,所述電機為變頻電機。
為便于提示上料,保持生產的連續性,所述給料機構還包括安裝于所述柱腿上的稱重式傳感器。
倉體前后兩側的倉壁與水平面相交呈80°夾角。
倉體左右兩側的倉壁與水平面相交呈65°夾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破拱軸及破拱葉片布置于倉內易結拱區上界線之上,一方面破拱葉片能夠對倉體上部的尾砂擾動,另一方面破拱葉片下壓尾砂可擾動下部尾砂,能夠達到全倉擾動的目的,全面解決脫水尾砂配料倉結拱技術難題。
2、倉底采用寬口下料,可有效增大倉體底部尾砂垂直于給料方向的暴露跨度,從而增加尾砂與給料機構的接觸面積,防止尾砂頻繁結拱。
3、倉底設減壓板,可有效降低尾砂自重對給料機構的壓力,防止給料機構壓死和降低給料機構驅動負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未經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85876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