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鋁合金薄帶高速連鑄連軋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810014.7 | 申請日: | 2020-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443157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肖學文;胡建平;陳琛星;楊春楣;李彥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1/14 | 分類號: | B22D11/14;B22D11/128;B22D1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楊柳岸 |
| 地址: | 400013***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鋁合金 高速 連鑄連軋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鋁合金薄帶高速連鑄連軋系統,屬于冶金加工技術領域,包括沿生產線依次設置的熔煉爐、靜置爐、前液箱、連續鑄造機、熱軋機、中間快冷裝置、冷軋機組和卷取機。本實用新型融合了高速鑄造、連續熱軋、中間快冷、連續冷軋等工序,一次性完成從鑄造到冷軋的組織演變。該方法凝固速度快,不僅可以生產普通用鋁帶,而且可以生產5XXX和6XXX系等高合金含量的鋁帶,其生產速度可達60~100m/min,生產能耗低,生產節奏快,從鑄錠的熔煉到成品的收卷小于8~12h,且污染排放少,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冶金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鋁合金薄帶高速連鑄連軋系統,是基于短流程實現寬幅鋁合金薄帶高速、高效制造。
背景技術
汽車輕量化、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航空航天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等都將極大地促進高端鋁合金用量的持續穩定增長,高端鋁合金需求強勁。同時,隨著全球變暖,環境惡化,國內外金屬加工行業都向著綠色化、低能耗、低排放、短流程、高效率的方向發展。
目前,中高端鋁合金薄帶的生產方法主要基于常規流程,將鋁液鑄成300~600mm厚的鋁錠,經切頭、銑面、加熱、熱軋并卷取,然后再進行冷軋和卷取以及后續的熱處理。其制造流程從開始到結束耗費的時間長,生產效率低,能耗高,經濟效益有待提高。同時,常規鋁合金水平鑄軋速度約為0.8~1.2m/min(含傾斜方式),產品厚度多為6~10mm,過程中不能實現快速凝固,晶粒得不到細化,而且水平鑄造易于造成合金組織偏析(向下),一般只能生產1xxx系列及少數的3xxx、8xxx系列合金產品,且產品用途限制于對熔鑄品質、性能要求不高的民用領域,如建筑裝飾、包裝等。相似地,Hazelett雙帶式連鑄連軋技術,典型厚度不大于20mm,鑄造速度約為15m/min,鋁薄帶后續再經過熱軋卷取,生產品種同樣受限,容易出現偏析。可見,傳統鑄軋工藝生產速度低、生產品種少等缺陷是亟需解決的。
為加快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縮短工藝流程,許多科研機構和科研工作者又進行了大量的嘗試。例如,美鋁公司專利CN200580010951.6提出了一種短流程高速生產鋁薄帶的方法,該方法將連續鑄造的鋁合金薄帶冷卻到熱軋或溫軋溫度進行軋制,經在線退火或固溶處理,對成品進行卷取;該工藝流程避開了冷軋大變形環節,沒有獲得累積變形,無法為后續熱處理提供初始的能量積累,不利于后續的組織控制和性能控制。又如,重慶大學專利CN200810098094.5是將高速鑄軋的1.0~3.5mm鋁合金帶直接卷取,無法對鋁薄帶做進一步調整。再如,東北大學專利201910577706.7提供了一種快速生產鋁合金薄帶的方法,但過程中經過多次開卷和卷取,延緩了生產周期,鑄軋速度在0.3~35m/min。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鋁合金薄帶高速連鑄連軋系統,以解決常規長流程工藝占地面積大、效率低、周轉周期長和常規短流程工藝品質低端、效率低下等難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鋁合金薄帶高速連鑄連軋系統,包括沿生產線依次設置的熔煉爐、靜置爐、前液箱、連續鑄造機、熱軋機、中間快冷裝置、冷軋機組和卷取機。
進一步,所述連續鑄造機為熔池預冷型立式等徑雙輥鑄軋機,其熔池邊部設有預冷立板,熔池下部設有水冷鑄輥。
進一步,所述熔池為高靜壓力封閉熔池,采用端部側封或插入式側封結構,且熔池高度在100~500mm,熔池邊部所設的預冷立板能帶走鋁合金熔體0~30%的熱量。
進一步,所述水冷鑄輥的雙輥呈水平布置,采用槽型輥或光面輥,其內部設置水冷結構,其外部套設的輥套采用銅套或薄壁碳鋼套;水冷鑄輥的輥面寬度在1000~2000mm,直徑在Φ500~1200mm;輥套厚度為10~70mm;水冷鑄輥的冷卻水入口溫度在20~33℃、冷卻水出口溫度在20~40℃、冷卻水壓力為0.2Mpa~0.5Mp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81001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