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截污箱涵取水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801938.0 | 申請日: | 2020-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561716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霍國友;江偲;李仲偉;劉湘偉;蘇眉;王有軍;邵健;張冰瑤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深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B3/04 | 分類號: | E03B3/04;E01F5/00;E02B15/06;E03F5/00;E03F5/10;E03F5/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冀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97 | 代理人: | 蔡鵬娟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截污箱涵 取水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面源污染治理的技術領域,提出了一種截污箱涵取水系統,包括用于開設于箱涵側壁上的取水口,與取水口連通用于對從取水口進入的污水進行緩沖處理的前停留池,與前停留池連通用于對污水進行預沉砂處理的沉砂裝置,以及與沉砂裝置連通用于提升污水至污水處理系統的泵筒,前停留池、沉砂裝置以及泵筒均設置于地面下方,本實用新型的截污箱涵取水系統替代傳統建筑泵站,為全地下式截污箱涵取水系統,占地面積小,便于建設安裝,無地上建筑部分,對河道行洪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且單獨設置的沉砂裝置便于污水中雜物的清理,確保在有限的取水空間內能夠順暢取水。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面源污染治理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截污箱涵取水系統。
背景技術
水環境治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水環境的綜合整治是一個涉及截污控源、黑臭水體消除和雨污分流改造等措施的階段性過程,以深圳市為例,在進行雨污分流長期改造過程中,沿河建設的大型箱涵對強化截污設施發揮著重要的過渡作用,隨著流域內各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的同步建設推進,點源污染的截污及控制已取得較顯著的成效,以初期雨水為主的面源污染將成為影響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主要污染源,截污箱涵的功能將實現從主要截流旱季污水向主要截流初期雨水的轉變。
由于初期雨水夾帶了空氣中和沖刷了地表的各種污染物,污染程度很高,當初期雨水收集至截污箱涵后,需要從箱涵取水至處理設施作凈化處理。現有的取水方案通常通過從箱涵的一側開孔并通過設置泵站來實現,而由于截污箱涵一般沿河道布置,泵站建設區域范圍較為受限,若采用傳統的水泥或鋼砼結構的泵站,對施工條件要求較高,建站周期較長,工程繁雜,且泵站位于河道行洪斷面時,地面建筑部分不利于河道行洪。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截污箱涵取水系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截污箱涵取水泵站占用河道行洪斷面,不利于河道行洪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截污箱涵取水系統,用于將截污箱涵中的污水提取至污水處理系統,包括用于開設于所述箱涵側壁上的取水口,與所述取水口連通用于對從所述取水口進入的污水進行緩沖處理的前停留池,與所述前停留池連通用于對所述污水進行預沉砂處理的沉砂裝置,以及與所述沉砂裝置連通用于提升所述污水至所述污水處理系統的泵筒,所述前停留池、所述沉砂裝置以及所述泵筒均用于設置于地面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前停留池通過至少一根總進水管連通所述沉砂裝置。
進一步地,至少一個所述泵筒設于所述沉砂裝置的側邊并通過分進水管與所述沉砂裝置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分進水管靠近所述泵筒的末端安裝用于粉碎輕質雜物的安全格柵。
進一步地,對應于所述泵筒的一側開設用于檢修的閥門井,所述閥門井內設置連通所述泵筒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用于將所述閥門井內的積水排出。
進一步地,所述泵筒通過出水管連通所述污水處理系統,所述泵筒內部設置潛污泵,所述潛污泵用于提升所述污水至所述出水管并進入所述污水處理系統。
進一步地,所述前停留池上方設置可開啟的蓋板。
進一步地,所述沉砂裝置內部設置爬梯。
進一步地,所述沉砂裝置以及所述泵筒上方設置可開啟的密封蓋板,所述密封蓋板上開設有檢查孔。
進一步地,所述沉砂裝置以及所述泵筒均為預制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深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深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8019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照明燈具的出光罩及照明燈具
- 下一篇:一種用于室外電力設備的遠程監控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