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大腿內收肌攣縮患者矯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509635.1 | 申請日: | 2020-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34621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秀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5/01 | 分類號: | A61F5/01 |
| 代理公司: | 廣州幫專高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674 | 代理人: | 胡洋 |
| 地址: | 512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腿 內收肌 攣縮 患者 矯正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具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大腿內收肌攣縮患者矯正裝置,包括兩個大腿固定部,其特征在于,兩個大腿固定部均為半圓形,且兩個大腿固定部的開口方向相互遠離,并且兩個大腿固定部之間通過兩組支撐部連接;兩組支撐部分別位于兩個大腿固定部的兩端,且支撐部包括支撐管,支撐管兩端內壁上分別開設有第一螺紋孔與第二螺紋孔,且第一螺紋孔、第二螺紋孔中分別插設有第一螺紋桿與第二螺紋桿,第一螺紋桿與第二螺紋桿的外端分別與兩側大腿固定部轉動連接,本裝置不僅使用便捷、持續牽伸施力均勻、節省時間、人力成本而且矯正效果明顯,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利于照顧和護理。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腿內收肌攣縮患者矯正裝置。
背景技術
大腿內收肌攣縮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目前多數通過人工被動持續牽伸,或采用枕頭、棉被等其他物品放置于兩大腿內側以分開兩腿,但此類方法操作繁瑣,且不能有效減輕大腿內收肌攣縮的問題,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大腿內收肌攣縮患者矯正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大腿內收肌攣縮患者矯正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大腿內收肌攣縮患者矯正裝置,包括兩個大腿固定部,兩個所述大腿固定部均為半圓形,且兩個大腿固定部的開口方向相互遠離,并且兩個大腿固定部之間通過兩組支撐部連接;
兩組所述支撐部分別位于兩個大腿固定部的兩端,且支撐部包括支撐管,所述支撐管兩端內壁上分別開設有第一螺紋孔與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一螺紋孔與第二螺紋孔的螺紋旋向互為相反,且第一螺紋孔、第二螺紋孔中分別插設有第一螺紋桿與第二螺紋桿,所述第一螺紋桿與第二螺紋桿的外端分別與兩側所述大腿固定部轉動連接。
優選的,兩個所述大腿固定部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固定板,所述第一螺紋桿、第二螺紋桿與所述固定板轉動連接。
優選的,兩個所述大腿固定部上均固定有綁帶,所述綁帶的一端與大腿固定部連接,且綁帶的另一端縫接有魔術貼。
優選的,所述大腿固定部采用高溫或低溫熱塑板材塑形制作,且大腿固定部上均勻開設有透氣孔,并且大腿固定部的兩端均設置有均有外翻邊。
優選的,所述支撐管的外壁上套設有硅膠層。
優選的,所述第一螺紋桿、第二螺紋桿分別與所述第一螺紋孔、第二螺紋孔相適配,且第一螺紋桿、第二螺紋桿的底端均設置有限位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裝置通過轉動兩組支撐部,對兩個大腿固定部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使其與大腿內側貼合,便于對大腿內側進行牽引。
2、本裝置不僅使用便捷、持續牽伸施力均勻、節省時間、人力成本而且矯正效果明顯,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利于照顧和護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大腿內收肌攣縮患者矯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大腿內收肌攣縮患者矯正裝置俯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大腿內收肌攣縮患者矯正裝置中支撐管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大腿固定部、2透氣孔、3綁帶、4魔術貼、5固定板、6支撐部、7支撐管、8硅膠層、9第一螺紋孔、10第二螺紋孔、11第一螺紋桿、12第二螺紋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未經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50963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