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能源電動車無線充電受電線圈柔性管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360156.8 | 申請日: | 2020-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18212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侯榮斌;黃志紅;侯麗君;趙飛;李峰;張永正;楊秀玉;方慶香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愛默生電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27/29 | 分類號: | H01F27/29;H01F27/28;H01F38/14;H02J50/10;H02J50/90;B60L53/12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 地址: | 250014 山東省濟***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能源 電動車 無線 充電 線圈 柔性 裝置 | ||
本公開提出了一種新能源電動車無線充電受電線圈柔性管裝置包括:柔性管及在柔性管開口處安裝的受電線圈,所述受電線圈通過柔性管內導線連接至車內充電卡座上;所述受電線圈作為車載充電機的輸入側,為充電機提供高頻高壓交流電,再經充電機整流濾波后給動力電池充電。本公開技術方案基于該無線充電受電線圈柔性管裝置,該裝置從根本上解決了過去因松耦合變壓器初、次級線圈間距大、對準難和對不準的問題,做到了親密無間無縫隙對接,大大較少了松耦合變壓器的磁損耗,提高了轉換效率。
技術領域
本公開屬于無線充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能源電動車無線充電受電線圈柔性管裝置。
背景技術
本部分的陳述僅僅是提供了與本公開相關的背景技術信息,不必然構成在先技術。
新能源電動車采用松耦合變壓器電磁感應原理進行無線充電時,通常要求供電線圈(即原邊線圈)與受電線圈(即副邊線圈)距離越近越好。初、次級線圈距離越近其間隙越小、漏磁越小、傳導系數越高,電能傳輸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越節能。
發明人在研究中發現,目前通常采用的一種方式是,無線充電場松耦合變壓器初級線圈(即供電線圈)埋入地下或安裝于地溝地槽內,新能源電動車停到無線充電停車場供電線圈跟前時,車上底部固定的受電線圈靠司機移動車輛位置來大致上對接供電線圈,從而為車載充電機提供電源,再給電池充電。該方式的缺點一是受電線圈與供電線圈間距太大(往往在30--40cm)、二是無法對準使漏磁損失太多,致使傳導系數太小、漏磁過大,傳輸效率不足70%,使能源造成嚴重浪費30%之多,不符合節能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無線充電受電線圈柔性管裝置,該裝置從根本上解決了過去因松耦合變壓器初、次級線圈間距大、對準難和對不準的問題,大大節約了能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公開了一種新能源電動車無線充電受電線圈柔性管裝置,包括:
柔性管及在柔性管開口處安裝的受電線圈,所述受電線圈通過柔性管內導線連接至車內充電卡座上;
所述受電線圈作為車載充電機的輸入側,為充電機提供高頻高壓交流電,再經充電機整流濾波后給動力電池充電。
需要說明的是,此處受電線圈是按照松耦合變壓器原理將初級線圈(即供電線圈)電能通過松耦合變壓器轉換成磁能、再將磁能轉化成電能的松耦合變壓器次級線圈(即受電線圈)。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柔性管上端安裝在新能源電動車車體的底部底盤內,下端為自由端,整個柔性管在不充電時收藏于車體底部底盤的容納空間內。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柔性管的兩端之間沿內部連通方向連接有升降鋼絲繩。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柔性管在其所在的空間范圍內受車內一個微型電機控制跟隨升降鋼絲繩上下、左右移動,其材質為軟質橡膠管。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柔性管下端口與所安裝的受電線圈平行設置。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受電線圈兩側安裝有與無線充電停車場地溝地槽內供電線圈大小、尺寸相同的永磁體組,以便于受電線圈的永磁體組的N極、S極完整準確自動對接供電線圈的永磁體組的S極、N極。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受電線圈與柔性管采用密封連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柔性管長度為80--100cm,呈圓柱狀工字形或長方形,半徑25-30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愛默生電源有限公司,未經濟南愛默生電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36015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應用光立方技術的燈具
- 下一篇:一種密封過盈檢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