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帶冷卻功能的紡織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321036.7 | 申請日: | 2020-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41732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緒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市昱謀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C7/00 | 分類號: | D06C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權智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 地址: | 2263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冷卻 功能 紡織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冷卻功能的紡織裝置,主體包括冷卻紡織裝置本體、紡織裝置冷卻滾筒、冷卻滾筒水冷導管、水冷導管泵壓裝置、水冷常溫儲水箱,冷卻紡織裝置本體側面設置有紡織裝置冷卻滾筒,紡織裝置冷卻滾筒內側設置有冷卻滾筒水冷導管,冷卻滾筒水冷導管一端連接水冷導管泵壓裝置,冷卻滾筒水冷導管另一端連接水冷常溫儲水箱,本裝置結構簡單、安裝使用便捷、且能夠幫助紡織面料快速實現間接水冷降溫,避免直接水冷和風冷可能給面料帶來的損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帶冷卻功能的紡織裝置。
背景技術
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但是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復合編織等技術產生后,紡織不僅是傳統的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三維編織技術,靜電納米成網技術等,現有防止技術雖然延續者傳統的紡織技藝方法,但是在現有的紡織品生產過程中,很大一部分紡織品在出料過程中是需要冷卻降溫的,但是傳統的風冷會對紡織面料表面造成損傷,且降溫效率慢,影響生產效率,水冷的效率高但是會對面料的材質以及顏色造成一定損傷,自然降溫冷卻的方法會使得紡織面料的生產效率變得極低,所以如何快速有效的實現紡織面料的降溫冷卻成為當前紡織工業急需解決的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使用便捷、且能夠幫助紡織面料快速實現間接水冷降溫,避免直接水冷和風冷可能給面料帶來的損傷的帶冷卻功能的紡織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冷卻功能的紡織裝置主體包括冷卻紡織裝置本體、紡織裝置冷卻滾筒、冷卻滾筒水冷導管、水冷導管泵壓裝置、水冷常溫儲水箱,冷卻紡織裝置本體側面設置有紡織裝置冷卻滾筒,紡織裝置冷卻滾筒內側設置有冷卻滾筒水冷導管,冷卻滾筒水冷導管一端連接水冷導管泵壓裝置,冷卻滾筒水冷導管另一端連接水冷常溫儲水箱。
作為優選,紡織裝置冷卻滾筒兩端頭部側面設置有滾筒軸承,紡織裝置冷卻滾筒內側中部設置為中空結構,紡織裝置冷卻滾筒一端設置有泵壓導管對接端口,紡織裝置冷卻滾筒一端設置有回流水箱導管對接端口。
作為優選,冷卻滾筒水冷導管設置有泵壓導管與水冷循環導管,泵壓導管一端連接泵壓導管對接端口,泵壓導管另一端連接水冷導管泵壓裝置,水冷循環導管一端連接回流水箱導管對接端口,水冷循環導管另一端連接水冷常溫儲水箱。
作為優選,水冷導管泵壓裝置側面設置有泵壓室,泵壓室側面連接泵壓驅動電機,泵壓室一端側面設置有泵壓輸出端口,泵壓室另一端側面設置有泵壓吸水端口,泵壓吸水端口內置吸水導管,吸水導管連接水冷常溫儲水箱內側底端。
作為優選,水冷常溫儲水箱頂端設置有泵壓室對接端頭,泵壓室對接端頭連接吸水導管,泵壓室對接端頭側面設置有儲水箱注水端口,水冷常溫儲水箱側面設置有回流水對接端頭,回流水對接端頭連接水冷循環導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設置的紡織裝置冷卻滾筒能夠提高紡織面料的冷卻效率,滾筒軸承能夠方便轉動,有效利用水冷的技術優勢,紡織裝置冷卻滾筒內側中部的中空結構方便進行水冷間接降溫,確保紡織面料的降溫質量。
(2)冷卻滾筒水冷導管能夠傳導冷卻水,利用水的比熱容快速有效的對紡織裝置冷卻滾筒進行降溫冷卻,從而實現對紡織面料的間接降溫。
(3)水冷導管泵壓裝置能夠驅動冷卻水循環冷卻紡織裝置冷卻滾筒,吸水導管能夠有效避免泵壓裝置吸水的情況。
(4)水冷常溫儲水箱能夠儲存冷卻用水,儲水箱注水端口能夠方便使用人員在冷卻水減少時進行加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紡織裝置冷卻滾筒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市昱謀紡織有限公司,未經南通市昱謀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32103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