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神經科上肢康復訓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307848.6 | 申請日: | 2020-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490242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萍;王海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萍 |
| 主分類號: | A61H1/02 | 分類號: | A61H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4000 四川省樂山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神經科 上肢 康復訓練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神經科上肢康復訓練裝置,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一種神經科上肢康復訓練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左側設有伺服電機,伺服電機右側設有絲桿,絲桿上套設有滑塊,滑塊上表面設有滑桿,絲桿右側設有定位塊,定位塊上部設有固定板,固定板上開設有滑槽,固定板上右側設有支撐塊,支撐塊表面開設有凹槽,凹槽表面設有海綿墊,支撐塊左側設有連接板,連接板左側鉸接有移動板,移動板上端前后對稱設有兩個短板,移動板上端內側壁面設有擋板A,擋板A下方設有夾板,夾板下方設有擋板B,本實用新型利用絲桿轉動帶動滑塊與滑桿移動,從而使推桿推動移動板繞鉸接軸做圓弧運動,利用移動板帶動手指做抓握的恢復訓練。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神經科上肢康復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組成,有時骨折或者受損傷、牽拉的時候可能會引起橈神經損傷,主要表現垂腕,即手腕伸不直,無法抬起,手指無法伸直,治療主要是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訓練,物理因子治療,促進神經修復的治療或者低頻電刺激、神經生物反饋刺激、上肢運動康復、手功能訓練,一些手部患有神經疾病的患者在康復期間,需要通過訓練裝置活動手部神經,加強恢復效果,目前手部的康復訓練一般是通過抓握物體來實現的,且患者在訓練初期很難握住物體,就需要有人在旁輔助,不僅浪費人力,還容易影響患者信心,不利于患者恢復,因此提供一種便于患者恢復的康復訓練裝置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我們提出一種神經科上肢康復訓練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神經科上肢康復訓練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技術方案
一種神經科上肢康復訓練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左側設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右側設有絲桿,所述絲桿上套設有滑塊,所述滑塊上表面設有滑桿,所述絲桿右側設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上部設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開設有滑槽,所述固定板上右側設有支撐塊,所述支撐塊表面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表面設有海綿墊,所述支撐塊左側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左側通過鉸接軸鉸接有移動板,所述移動板上端前后對稱設有兩個短板,所述移動板上端內側壁面設有擋板A,所述擋板A下方設有夾板,所述夾板下方設有擋板B,所述夾板與擋板B之間設有多個彈簧,所述移動板前后兩側對稱設有兩個絞座A,所述絞座A左側鉸接有推桿,所述推桿左側鉸接有絞座B。
優選地,所述滑桿端部穿過滑槽內部延伸至固定板上方,所述滑桿端部右側與絞座B左側表面連接固定。
優選地,所述絲桿與滑塊螺紋配合,所述絲桿左側與伺服電機輸出軸連接,所述絲桿右側與定位塊轉動連接。
優選地,所述移動板表面為弧形面。
優選地,所述彈簧上部與夾板底面連接固定,所述彈簧下部與擋板B連接固定。
優選地,所述滑桿與滑槽滑動配合,所述滑槽為貫穿槽。
優選地,所述擋板A及擋板B端部與短板內側壁面連接固定。
2.有益效果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1、本實用新型利用絲桿轉動帶動滑塊與滑桿移動,從而使推桿推動移動板繞鉸接軸做圓弧運動,利用移動板帶動手指做抓握的恢復訓練,通過輔助裝置鍛煉,節省了人力,且使患者多次重復訓練中記住抓握的感覺,有利于患者康復。
2、本實用新型利用夾板將患者手指固定在移動板上,便于患者手指隨移動板做往復運動,鍛煉手指靈活性,通過設有海綿墊的支撐塊固定患者手臂,使患者訓練時手臂處于相對舒適的狀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移動版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萍,未經陳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30784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