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預制地下墻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306348.0 | 申請日: | 2020-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896311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新新;張阿晉;程子聰;孫廉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5/20 | 分類號: | E02D5/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東新***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預制 地下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新型預制地下墻結構,包括數個首尾連接的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連接在相鄰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之間的鋼筋籠和澆筑在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與鋼筋籠之間的混凝土,所述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包括上下兩個翼板、連接兩個翼板的腹板以及沿樁體通長固接在腹板兩側的T型鋼,所述翼板的一端設有連接槽,另一端設有與連接槽形狀吻合的榫頭,所述鋼筋籠的兩端分別和T型鋼相連接。本實用新型能夠在狹小空間、緊鄰既有建構筑物基礎等特殊環境下快速安全施工。同時,通過鋼板與混凝土現澆的組合,有效提升了地下墻的整體剛度,在相同實用條件下可有效減小墻體截面,提高空間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預制地下墻結構,適合在狹小空間內、緊貼既有建構筑物基礎的環境下進行施工,屬于土木工程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地下連續墻是基礎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種挖槽機械,沿著深開挖工程的周邊軸線,借助泥漿護壁作用,開挖出一條狹長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內吊放鋼筋籠,然后用導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個單元槽段,如此逐段進行,在地下筑成一道連續的鋼筋混凝土墻壁,作為截水、防滲、承重、擋水結構。
地下連續墻施工震動小,噪聲低,墻體剛度大,防滲性能好,對周圍地基無擾動,可以組成具有很大承載力的任意多邊形連續墻代替樁基礎、沉井基礎或沉箱基礎。隨著開發使用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地下連續墻越來越多地用作結構物的一部分或用作主體結構。然而,隨著既有地下空間拓建、密貼既有建構筑物基礎等新的施工形式的出現,施工空間狹小,無法采用大型機械設備施工。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預制地下墻結構,可實現臨時支護與永久結構合一,實現在狹小空間內、緊貼既有建構筑物基礎等敏感環境下的連續快速施工。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預制地下墻結構,包括數個首尾連接的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連接在相鄰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之間的鋼筋籠和澆筑在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與鋼筋籠之間的混凝土,
所述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包括上下兩個翼板、連接兩個翼板的腹板以及沿樁體通長固接在腹板兩側的T型鋼,所述翼板的一端設有連接槽,另一端設有與連接槽形狀吻合的榫頭,
所述鋼筋籠的兩端分別和T型鋼相連接。
進一步,上下兩個翼板端部的連接槽呈交錯設置。
進一步,所述連接槽的截面形狀為C字形。
進一步,所述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的高度為12-15m,寬度為3m。
進一步,所述鋼筋籠的高度為12-15m,長度為2.8m。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是,通過連接槽與榫頭的連接以及鋼筋籠的安裝實現相鄰兩個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間的連接,通過在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與鋼筋籠之間澆筑混凝土實現了樁體單元間的剛性連接,形成連續的地下預制墻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能夠在狹小空間、緊鄰既有建構筑物基礎等特殊環境下快速安全施工,通過樁體單元分節預制、免共振沉樁,可實現地下連續墻快速施工。同時,通過鋼板與混凝土現澆的組合,有效提升了地下墻的整體剛度,與鋼筋混凝土墻結構相比,在相同實用條件下可有效減小墻體截面,提高空間利用率。
2、在本實用新型中,混凝土配合T型鋼增加了地下滲水的繞流路徑,能夠有效提高地下墻的整體防水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中工字型鋼樁樁體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中,T型鋼與鋼筋籠之間的連接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30634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