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納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109588.1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54961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周錫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弘納綠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L3/02 | 分類號: | B01L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權智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愛 |
| 地址: | 102488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納米 材料 研究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納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結構,包括用于支撐的筒體裝置和用于吸取納米材料液的一次吸管裝置,所述筒體裝置內安裝有用于抽吸產生真空吸力的柱塞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納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結構,通過雙柱塞的設置,不用更換裝置就可以進行納米材料液的大劑量和小劑量的吸取,通過雙腔體的設置,保證了大真空吸力和小真空吸力的順利產生,通過對稱設置,便于握持操作,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納米材料研究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納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結構。
背景技術
納米結構是以納米尺度的物質單元為基礎按一定規律構筑或營造的一種新體系。它包括納米陣列體系、介孔組裝體系、薄膜嵌鑲體系。液體納米材料研究時,吸液裝置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但在現有技術中,吸取大劑量和小劑量納米材料液時需要更換不同的吸液裝置才能進行,大大降低了操作的便利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納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納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結構,包括用于支撐的筒體裝置和用于吸取納米材料液的一次吸管裝置,所述筒體裝置內安裝有用于抽吸產生真空吸力的柱塞裝置;所述筒體裝置包括主筒體,所述主筒體頂部安裝有保護蓋,所述主筒體表面設置有防滑紋,所述主筒體底部設置有外螺紋頭,所述主筒體內設置有第一腔體,所述第一腔體一側設置有第二腔體;所述一次吸管裝置包括長吸管,所述長吸管頂部設置有連接頭,所述長吸管表面設置有輔助刻線。
進一步地:所述柱塞裝置包括第一支桿,所述第一支桿底部安裝有第一柱塞,所述第一支桿一側設置有第二支桿,所述第二支桿底部安裝有第二柱塞,所述第一支桿和所述第二支桿表面都設置有刻度線,所述第一柱塞和所述第二柱塞形狀都為圓形,所述第一柱塞直徑大于所述第二柱塞直徑,所述第一支桿和所述第一柱塞螺釘連接,所述第二支桿和所述第二柱塞螺釘連接。
通過所述第一支桿拉動所述第一柱塞在所述第一腔體內移動按所述刻度線形成大真空吸力,通過所述第二支桿拉動所述第二柱塞在所述第二腔體內移動按所述刻度線形成小真空吸力。
進一步地:所述柱塞裝置包括第一支桿,所述第一支桿底部安裝有第三柱塞,所述第一支桿一側設置有第二支桿,所述第二支桿底部安裝有第四柱塞,所述第一支桿和所述第二支桿表面都設置有刻度線,所述第三柱塞和所述第四柱塞形狀都為半圓形,所述第三柱塞直徑大于所述第四柱塞直徑,所述第一支桿和所述第三柱塞螺釘連接,所述第二支桿和所述第四柱塞螺釘連接。
通過所述第一支桿拉動所述第三柱塞在所述第一腔體內移動按所述刻度線形成大真空吸力,通過所述第二支桿拉動所述第三柱塞在所述第二腔體內移動按所述刻度線形成小真空吸力。
進一步地:所述保護蓋和所述主筒體插拔連接,所述防滑紋和所述主筒體一體成型。
插拔連接便于拆裝所述保護蓋進行維修,一體成型保證了所述防滑紋耐磨耐用。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頭、所述長吸管和所述輔助刻線一體成型,所述連接頭和所述外螺紋頭密封螺紋連接。
一體成型保證了所述一次吸管裝置牢固可靠,密封連接保證了密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雙柱塞的設置,不用更換裝置就可以進行納米材料液的大劑量和小劑量的吸取;
2、通過雙腔體的設置,保證了大真空吸力和小真空吸力的順利產生;
3、通過對稱設置,便于握持操作,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弘納綠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弘納綠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1095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