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注射器的防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104291.6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19180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范金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范金輝 |
| 主分類號: | A61M5/32 | 分類號: | A61M5/32;A61M5/31;A61M5/17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知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3 | 代理人: | 佛新瑜 |
| 地址: | 350025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注射器 防護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注射器的防護結構,包括空筒和防護套,空筒的內部設置有活塞軸,活塞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活塞,空筒外表面的一側開設有環形卡槽。該注射器的防護結構,通過防護套、縮進桿的設置,防護套置于空筒的一端,使針頭置于防護套內部,當抽取藥液時,可將裝液袋前端保護起來,避免針刺破裝液帶,導致藥液流出,同時可避免針頭誤傷醫護人員,當對患者進行打針時,可將防護套置于患者打針處皮膚表面,繼而握住注射器,通過縮進桿內部的壓縮彈簧帶動其向下移動,使針頭進入患者皮膚,繼而對患者注射藥液,注射完成后,抽離注射器,防護套通過彈簧的回復力,使得防護套恢復原位,繼續包裹針頭,避免刺傷醫護人員。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注射器的防護結構。
背景技術
注射器是一種常見的醫療用具,早在15世紀,意大利人卡蒂內爾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主要用針頭抽取或者注入氣體或者液體。
現有的注射器大多沒有防護結構,導致醫護人員在抽取袋裝藥液時,容易刺破裝液袋,導致藥液流出,且有時會因操作不當而刺傷醫護人員自身,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實用新型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注射器的防護結構,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注射器的防護結構,包括空筒和防護套,所述空筒的內部設置有活塞軸,所述活塞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活塞,所述空筒外表面的一側開設有環形卡槽,所述環形卡槽的內部固定連接有環形卡塊,所述環形卡塊外表面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縮進桿,所述縮進桿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防護套。
可選的,所述空筒的一側設置有乳頭,所述乳頭的表面固定安裝有針頭。
可選的,所述活塞軸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活塞柄,所述活塞柄的一側設置有防滑墊。
可選的,所述空筒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筒耳,所述筒耳的一側設置有防滑紋。
可選的,所述縮進桿包括套桿和縮桿,所述套桿的內頂壁固定安裝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縮桿。
可選的,所述空筒外表面的中部設置有刻度線,所述防護套的一側固定安裝有環形接觸板。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注射器的防護結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注射器的防護結構,通過防護套、縮進桿的設置,防護套置于空筒的一端,使針頭置于防護套內部,當抽取藥液時,可將裝液袋前端保護起來,避免針刺破裝液帶,導致藥液流出,同時可避免針頭誤傷醫護人員,當對患者進行打針時,可將防護套置于患者打針處皮膚表面,繼而握住注射器,通過縮進桿內部的壓縮彈簧帶動其向下移動,使針頭進入患者皮膚,繼而對患者注射藥液,注射完成后,抽離注射器,防護套通過彈簧的回復力,使得防護套恢復原位,繼續包裹針頭,避免刺傷醫護人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空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縮進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空筒;2、防護套;3、活塞軸;4、活塞;5、環形卡槽;6、環形卡塊;7、縮進桿;701、套桿;702、縮桿;703、彈簧;9、乳頭;10、針頭;11、活塞柄;12、筒耳;13、刻度線;14、環形接觸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范金輝,未經范金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10429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頂部升降式百葉
- 下一篇:用于醫學聽力檢驗組合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