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換熱裝置及單晶爐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029147.0 | 申請日: | 2020-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925224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丁彪;鄧浩;馬少林;付澤華;馬寶;王建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30B15/00 | 分類號: | C30B15/00;C30B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澤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趙娟 |
| 地址: | 710100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置 單晶爐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換熱裝置及單晶爐,涉及單晶硅制造技術領域。換熱裝置包括:內壁和外壁,其中,所述內壁靠近所述換熱裝置的中心軸線;所述內壁和所述外壁共同形成供冷卻介質流動的腔體;所述內壁上設置有帶內腔的至少一個凸起結構;所述凸起結構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中心軸線;所述凸起結構的內腔與所述內壁和所述外壁形成的腔體連通。凸起結構的凸起方向朝向晶棒,凸起結構的內腔與內壁和外壁形成的腔體連通,增大了換熱面積,且減小了冷卻介質與晶棒之間的水平距離,增加了拉晶過程中的縱向溫度梯度,提高了拉晶速度,節省了拉晶時間。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單晶硅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換熱裝置及單晶爐。
背景技術
目前,單晶硅的生產方法主要為直拉法,單晶硅棒在拉制過程中由熔硅液面向上垂直生長。
在單晶硅棒生長過程中,需要及時吸收單晶硅棒散發的結晶潛熱,以為單晶硅棒的生長提供更大的縱向溫度梯度,從而保證單晶硅棒具有較高的生長速度。
現有技術中,在晶體生長界面上方設置圍繞單晶硅棒的熱屏,并利用工作氣體沿熱屏內側進入單晶硅棒的提拉通道、吹掃該界面。然而,該方式對于單晶硅棒的吸熱效果有限,不利于提供優化的縱向溫度梯度,限制了晶體生長速度的進一步提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換熱裝置及單晶爐,旨在提升晶體生長速度。
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換熱裝置,包括:內壁和外壁,其中,所述內壁靠近所述換熱裝置的中心軸線;所述內壁和所述外壁共同形成供冷卻介質流動的腔體;
所述內壁上設置有帶內腔的至少一個凸起結構;所述凸起結構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中心軸線;所述凸起結構的內腔與所述內壁和所述外壁形成的腔體連通。
可選的,所述外壁靠近坩堝底部的下表面,與熔硅液面平行。
可選的,所述內壁包括與所述中心軸線平行的至少一段豎直內壁,所述凸起結構位于所述豎直內壁上。
可選的,所述凸起結構位于靠近坩堝底部的豎直內壁上。
可選的,在所述凸起結構的數量大于1的情況下,所述凸起結構在內壁上均勻分布。
可選的,所述凸起結構的凸起方向與所述換熱裝置的中心軸線的夾角大于0°,小于等于90°。
可選的,所述凸起結構的凸起方向與所述換熱裝置的中心軸線的夾角為: 30°、45°、60°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的,在與熔硅液面垂直的平面上,所述凸起結構的截面為: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Ω形中的一種;
所述凸起結構與所述內壁一體成型。
可選的,從遠離坩堝底部至靠近坩堝底部的方向,所述內壁與所述中心軸線之間的距離減小。
可選的,所述冷卻介質為水或惰性氣體中的至少一種。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換熱裝置,包括:內壁和外壁,內壁靠近換熱裝置的中心軸線,內壁和外壁共同形成供冷卻介質流動的腔體,內壁上設置有帶內腔的至少一個凸起結構,凸起結構的凸起方向朝向中心軸線,通常情況下,晶棒與換熱裝置的中心軸線共線或距離很近,也就是說,靠近晶棒的內壁上設置有帶有內腔的至少一個凸起結構,凸起結構的凸起方向朝向晶棒,凸起結構的內腔與內外壁形成的腔體連通,進而冷卻介質也會流經上述凸起結構的內腔,增大了換熱面積;凸起結構的凸起方向朝向晶棒,減小了冷卻介質與晶棒之間的水平距離,增加了拉晶過程中的縱向溫度梯度,提高了拉晶速度,節省了拉晶時間。
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單晶爐,包括坩堝和上述任一換熱裝置;
所述換熱裝置設置于所述坩堝的上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0291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瓶蓋結構的注墨瓶
- 下一篇:一種室內裝修智能貼紙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