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帶導絲的三腔雙囊胃管有效
| 申請號: | 202021026677.X | 申請日: | 2020-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217369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中心) |
| 主分類號: | A61B17/12 | 分類號: | A61B17/12;A61M25/10;A61M25/09;A61M25/14;A61M25/098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郝傳鑫 |
| 地址: | 51012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帶導絲 三腔雙囊胃管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帶導絲的三腔雙囊胃管,包括胃管、食道氣囊充氣管、胃氣囊充氣管和金屬導絲,胃管的內腔分隔為給藥通道和導絲孔道,胃管的下部管壁開設有引流孔,胃管的管壁內設有第一充氣通道和第二充氣通道,食道氣囊充氣管通過第一充氣通道與胃管上的第一環形凹槽連通,食道氣囊薄膜密封連接在第一環形凹槽上,胃氣囊充氣管通過第二充氣通道與胃管上的第二環形凹槽連通,胃氣囊薄膜密封連接在第二環形凹槽上,食道氣囊薄膜的內壁與胃氣囊薄膜的內壁均設有顯影劑層,食道氣囊薄膜與胃氣囊薄膜均為高彈性薄膜;本實用新型能夠降低其置入與取出的難度,減輕患者痛苦,能夠追蹤位置,確保精確定位。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帶導絲的三腔雙囊胃管。
背景技術
上消化道出血屬于常見的內科危急重癥,通常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是食管靜脈曲張、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起的大出血,目前主要通過三腔雙囊胃管的食道氣囊與胃氣囊對食管下段與胃底進行壓迫性止血,通常將帶有食道氣囊和胃氣囊的胃管從患者的鼻腔中伸入上消化道,但常規的三腔雙囊胃管的食道氣囊與胃氣囊外凸于胃管,而且食道氣囊和胃氣囊的體積較大,且胃管較軟,導致插管困難,而且增加患者痛苦;而且由于三腔雙囊胃管上沒有定位標記功能,無法準確定位食道氣囊與胃氣囊位置,需要反復多次調整位置,這樣會增加患者的不適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導絲的三腔雙囊胃管,降低其置入與取出的難度,減輕患者痛苦,能夠追蹤位置,確保精確定位。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導絲的三腔雙囊胃管,其包括胃管、食道氣囊充氣管、胃氣囊充氣管、食道氣囊薄膜、胃氣囊薄膜和金屬導絲,所述胃管的首端開放,所述胃管的末端封閉,所述胃管的內腔沿其軸向分隔為相互獨立的給藥通道和可供所述金屬導絲穿入的導絲孔道,所述胃管的下部管壁開設有若干與所述給藥通道連通的引流孔,所述胃管的管壁內設有互不連通的第一充氣通道和第二充氣通道,所述胃管的中部管壁外側由上至下依次環設有第一環形凹槽和第二環形凹槽,所述食道氣囊充氣管與所述胃管的上部管壁連接,所述食道氣囊充氣管通過所述第一充氣通道與所述第一環形凹槽連通,所述食道氣囊薄膜密封連接在所述第一環形凹槽上,所述胃氣囊充氣管與所述胃管的上部管壁連接,所述胃氣囊充氣管通過所述第二充氣通道與所述第二環形凹槽連通,所述胃氣囊薄膜密封連接在所述第二環形凹槽上,所述食道氣囊薄膜的內壁與胃氣囊薄膜的內壁均設有顯影劑層,所述食道氣囊薄膜與胃氣囊薄膜均為高彈性薄膜。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食道氣囊薄膜上設有第一壓敏傳感器,所述胃氣囊薄膜上設有第二壓敏傳感器,所述第一壓敏傳感器和第二壓敏傳感器均與壓力顯示屏電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食道氣囊充氣管的首端與所述胃氣囊充氣管的首端均設有單向閥充氣口,所述食道氣囊充氣管與胃氣囊充氣管上均設有泄氣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胃管的上部設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上設有可供牽引繩穿過的連接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胃管的管壁外側上設有刻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食道氣囊充氣管與胃氣囊充氣管上分別設有文字標識。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食道氣囊充氣管與胃氣囊充氣管的顏色不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帶導絲的三腔雙囊胃管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中心),未經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102667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