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有機廢棄物滅菌再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834313.8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099713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姜志朝;歐陽由男;張德偉;蔣沈悅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華再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11/00 | 分類號: | A61L11/00;A61L2/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張亞娟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機 廢棄物 滅菌 再生 裝置 | ||
一種有機廢棄物滅菌再生裝置,包括電加熱管本體和可調節滅菌殼體組件以及可伸縮攪拌組件。所述可調節滅菌殼體組件包括底層外殼、中部外殼和頂部外殼以及氣缸體Ⅰ,所述底層外殼上端為敞開設置,所述中部外殼上下端均為敞開設置,所述頂部外殼底部為敞開設置。本實用新型利用兩個同步運作的氣缸體Ⅰ將頂部外殼向下拉動,從而使得頂部外殼內壁的滑環滑動至中部外殼外壁環形滑軌的內底部,使得中部外殼內壁的滑環滑動至底層外殼外壁環形滑軌的內底部,使得兩個移動塊分別移動至對應條形軌的最上部,即能夠完成整個滅菌殼體的空間收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滅菌再生裝置領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有機廢棄物滅菌再生裝置。
背景技術
有機廢棄物在進行粉碎、脫水和發酵之后通常需要進行采用滅菌再生裝置繼續處理,目前,滅菌再生裝置通常將有機廢棄物通過進料通道投入滅菌殼體內進行滅菌處理,但是,現有技術中所采用的滅菌殼體通常體積較大且不便于收縮調節,從而導致后續轉移較為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有機廢棄物滅菌再生裝置,旨在改善現有滅菌殼體體積較大不便于轉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有機廢棄物滅菌再生裝置,包括電加熱管本體和可調節滅菌殼體組件,所述可調節滅菌殼體組件包括底層外殼,所述底層外殼通過中部外殼連接有頂部外殼,所述頂部外殼連接有氣缸體Ⅰ,所述底層外殼上端為敞開設置,所述中部外殼上下端均為敞開設置,所述頂部外殼底部為敞開設置,所述底層外殼和中部外殼側壁均開設有環形滑軌,所述中部外殼和頂部外殼內壁周側均設有與對應所述環形滑軌相適配的滑環,所述底層外殼底外壁兩側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氣缸體Ⅰ設置為兩個,兩個所述氣缸體Ⅰ均安裝至對應的支撐板上,兩個所述氣缸體Ⅰ活塞端均連接至所述頂部外殼底部兩側,所述電加熱管本體連接至所述底層外殼內底部,所述頂部外殼內部還連接有可伸縮攪拌組件,所述可伸縮攪拌組件包括電機、伸縮件和倒L形攪拌桿以及L形攪拌桿,所述電機安裝在所述頂部外殼的外端,所述伸縮件包括上套筒和中套筒以及下套筒,所述上套筒連接至所述電機輸出端,所述下套筒與所述底層外殼內底部轉動連接,所述中套筒滑動連接至所述上套筒內部,所述下套筒滑動連接至所述中套筒內,所述倒L形攪拌桿和所述L形攪拌桿分別連接至所述上套筒和所述下套筒上。
優選的,所述的頂部外殼上部連通有進料通道。
優選的,還包括滅菌殼體調節組件,所述滅菌殼體調節組件包括L形墊座和氣缸體Ⅱ,所述L形墊座鉸接至所述底層外殼底部。
優選的,所述的氣缸體Ⅱ連接至所述L形墊座內底部,所述氣缸體Ⅱ活動端鉸接至所述底層外殼底外壁。
優選的,所述的L形墊座底部四個拐角處還均安裝有自鎖式萬向輪。
優選的,所述的底層外殼底部一側連通有卸料通道,所述卸料通道上安裝有卸料閥。
優選的,所述的上套筒和所述中套筒內壁均豎直開設有條形軌,所述中套筒和所述下套筒外壁還均連接有分別與兩個所述條形軌相適配的移動塊。
優選的,所述的倒L形攪拌桿和所述L形攪拌桿均設置為若干個,若干個所述倒L形攪拌桿和所述L形攪拌桿上下交錯設置。
優選的,所述的滑環外壁還均粘固有密封橡膠套,所述密封橡膠套與對應的所述環形滑軌緊密接觸。
優選的,所述的中部外殼緊貼在所述底層外殼外壁,所述頂部外殼緊貼在所述中部外殼外壁。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華再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華再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8343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建筑外掛于建筑主體的連接裝置
- 下一篇:一種食用菌保鮮預冷加工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