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有機肥發酵用雙槽發酵池有效
申請號: | 202020804555.2 | 申請日: | 2020-05-14 |
公開(公告)號: | CN21210262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8 |
發明(設計)人: | 楊海蓉;李臻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聚滿倉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05F17/964 | 分類號: | C05F17/964;C05F17/90 |
代理公司: | 合肥匯融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張雁 |
地址: | 232072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肥 發酵 用雙槽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有機肥發酵用雙槽發酵池。包括基底和翻拋機,在所述基底的上表面形成有發酵槽,在所述基底的一端形成有堆料槽、另一端形成有卸料斜面,所述發酵槽的一端連通所述堆料槽、另一端連通所述卸料斜面,在所述發酵槽設置有用于以引導所述翻拋機移動的滑軌,所述滑軌由所述堆料槽向所述卸料斜面延伸。本實用新型能夠解決靜態堆肥由于供氧不足而導致爆炸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有機肥發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機肥發酵用雙槽發酵池。
背景技術
采用發酵池對牲畜糞尿進行發酵,可以生產有機肥,現有技術中的發酵池一般為四周封閉上端開口的形狀,將糞尿加入后,在池中進行微生物發酵,同時蒸發糞尿中的水分,最終得到有機肥。但是,現有技術中的發酵池水分蒸發較慢,且一般為單個發酵池,有機肥的生產效率較低。
為解決上述問題,專利號為201920142681.3公開的名為一種雙聯糞尿發酵池的中國專利,包括并排的第一發酵池和第二發酵池,第一發酵池和第二發酵池之間設置有共有壁,第一發酵池和第二發酵池均包括側壁、后壁和池底,側壁、后壁、共有壁和池底圍成第一發酵床或第二發酵床,池底還設置有干基糞尿堆積區,且堆積區從側壁下方延伸到共有壁下方;還包括設置在兩側壁、兩后壁和共有壁上的連續儲液池;共有壁上還設置有位于儲液池上方的兩個水泵,且兩個水泵的泵入管均延伸到儲液池底部,泵出管分別延伸到第一發酵池和第二發酵池的上方,還包括設置在共有壁上連通儲液池與外界的進料管。
雖然上述技術方案能夠通過第一發酵池和第二發酵池可以同步進行發酵作業,且共用儲液池,提高發酵效率,從而提高有機肥的生產效率。但是上述技術方案的堆肥工藝是靜態堆肥,常常由于供氧不足而轉化成厭氧發酵,會產生大量硫化氫等臭氣,且有爆炸風險。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有機肥發酵用雙槽發酵池,能夠解決靜態堆肥由于供氧不足而導致爆炸的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有機肥發酵用雙槽發酵池,包括基底和翻拋機,在所述基底的上表面形成有發酵槽,在所述基底的一端形成有堆料槽、另一端形成有卸料斜面,所述發酵槽的一端連通所述堆料槽、另一端連通所述卸料斜面,在所述發酵槽設置有用于以引導所述翻拋機移動的滑軌,所述滑軌由所述堆料槽向所述卸料斜面延伸。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發酵槽包括第一發酵部,所述第一發酵部由兩個第一側壁和所述基底圍成,所述第一側壁由所述堆料槽向所述卸料斜面延伸,所述第一側壁的厚度由上向下逐漸增大。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滑軌包括第一軌道,所述第一軌道在所述第一側壁的上表面設置,所述第一軌道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側壁的端部內設置。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發酵槽包括第二發酵部,所述第二發酵部由兩個第二側壁和所述基底圍成,所述第二側壁由所述堆料槽向所述卸料斜面延伸,所述第二側壁的厚度由上向下逐漸增大。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滑軌包括第二軌道,所述第二軌道在所述第二側壁的上表面設置,所述第二軌道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側壁的端部內設置。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發酵槽由第三側壁和所述基底圍成,所述第三側壁由所述基底的一側延伸至所述基底的另一側。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有機肥發酵用雙槽發酵池,具有以下優點:
在本使用新型實施例中,操作人員可以通過堆料槽實現有機肥的上料和補充,從而提高有機肥上料和補充過程的便利程度,有效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翻拋機能夠沿滑軌往復滑動,從而在發酵槽內持續的對有機肥進行翻拌,以提高堆肥中供氧并且改善物料形狀,有效避免了靜態堆肥由于供氧不足而導致的爆炸。另外,翻拋機能夠沿滑軌往復滑動過程,還能夠緩慢的帶動有機肥由堆料槽向卸料平面移動,有利于幫助操作人員進行卸料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聚滿倉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聚滿倉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80455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