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闌尾炎手術的拉擴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765764.0 | 申請日: | 2020-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21730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蘭輝亮;朱順芳;鄭春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輝亮 |
| 主分類號: | A61B17/02 | 分類號: | A61B17/02 |
| 代理公司: | 貴州派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劉宇宸 |
| 地址: | 554300 貴州***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闌尾炎 手術 拉擴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闌尾炎手術的拉擴器,齒條A一端與拉擴板A固定連接;齒條B一端與拉擴板B固定連接;拉擴板A與拉擴板B相對分布;齒條A、齒條B分別貫穿在錯位塊的通孔并與齒輪兩側嚙合;旋轉桿與齒輪可拆卸固定連接。拉擴板A、拉擴板B與患者身體切口的兩側肉接觸,錯位塊上的凹槽向外,一位醫生旋轉桿帶動齒輪逆時針旋轉,齒條A、齒條B在齒輪的旋轉作用下使得拉擴板A、拉擴板B相距拉開,從而使得切口形成手術空口,手術時,一位醫生的左手或右手交換握住旋轉桿不動,另一位醫生進行手術,解決了目前負責拉鉤拉的醫生勞動強度大、增加了患者手術費用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涉及一種用于闌尾炎手術的拉擴器。
背景技術
在進行闌尾炎手術時,鑒于醫療流程規章的規定,手術時對患者的身體部位切開手術的切口盡可能小;在手術時,需要至少三位醫生配合,才能完成手術,因為切口小,切口兩側的肉會向切口內合攏,所以手術時,需要兩位醫生使用拉鉤將切口拉開,使得切口上形成手術空口,而后,另一位醫生經手術空口對位于視野深處的闌尾炎進行切割手術;由于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負責使用拉鉤的兩位醫生,需要使用拉鉤保持對身體切口的拉力,手術的過程中負責拉鉤拉的醫生手術勞動強度大,由于是需要兩位拉鉤的醫生,增加了患者的手術費用。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闌尾炎手術的拉擴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闌尾炎手術的拉擴器,包括:拉擴板A、齒條A,齒條A一端與拉擴板A固定連接;
拉擴板B、齒條B,齒條B一端與拉擴板B固定連接;拉擴板A與拉擴板B相對分布;
錯位塊、齒輪,所述錯位塊由上至下使用凹槽,齒輪位于凹槽內;所述錯位塊兩側上由前至后設有兩組使得齒條A、齒條B的通孔,齒條A、齒條B分別貫穿在錯位塊的通孔并與齒輪兩側嚙合;
旋轉桿,旋轉桿與齒輪可拆卸固定連接。
所述齒條A、齒條B、錯位塊、齒輪均為兩個,并且間隔對稱分布。
所述旋轉桿末端設有螺紋,齒輪上設有螺孔,轉桿螺紋端與齒輪螺孔嚙合;轉桿螺紋端與齒輪螺孔嚙合在齒輪放于錯位塊凹槽內時先完成連接。
所述齒條A、齒條B與錯位塊上的通孔存在零點二至零點五毫米的間隙;使得齒條A、齒條B能在錯位塊上快速的前后移動。
所述齒輪的底面與錯位塊的凹槽底面接觸;所述齒條A、齒條B與齒輪的上部嚙合,齒條A、齒條B底面與錯位塊的凹槽底面存在間距;當齒條A、齒條B與齒輪嚙合運動時,嚙合磨損的材料位于凹槽底內,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所述齒條A與拉擴板A一體式連接。
所述齒條B與拉擴板B一體式連接。
所述旋轉桿上末端為彎曲狀;便于握緊。
所述拉擴板A、拉擴板B為圓弧狀;避免拉擴板A、拉擴板B為直板型時導致切口的肉體出現集中形變應力的情況,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所述拉擴板A上外側面設有V形集結槽A;所述拉擴板B上外側面設有V形集結槽B;使得患者累積的肉體集結于V形集結槽A、V形集結槽B內,避免累積的肉體出現嚴重的擠壓變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拉擴板A、拉擴板B與患者身體切口的兩側肉接觸,錯位塊上的凹槽向外,一位醫生旋轉桿帶動齒輪逆時針旋轉,齒條A、齒條B在齒輪的旋轉作用下使得拉擴板A、拉擴板B相距拉開,從而使得切口形成手術空口,手術時,一位醫生的左手或右手交換握住旋轉桿不動,另一位醫生進行手術,解決了目前負責拉鉤拉的醫生勞動強度大、增加了患者手術費用的問題,降低了勞動手術強度和患者手術費用。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輝亮,未經蘭輝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7657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腹腔鏡下取膽結石的工具
- 下一篇:一種用于下頜升支定位的正頜外科合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