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3D打印喉模置入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20765593.1 | 申請日: | 2020-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346812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賈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2/20 | 分類號: | A61F2/20;B33Y80/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尚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 | 楊寶根 |
| 地址: | 250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打印 置入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3D打印喉模置入裝置,主要涉及喉模植入領域。一種3D打印喉模置入裝置,包括圖釘式置入套管與弧形置入管芯,所述圖釘式置入套管由圓形支撐帽與弧形套管組成,所述弧形套管頂端貫穿圓形支撐帽并與圓形支撐帽固定連接,所述弧形套管內設有管芯。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置入裝置結構簡單,可以在全麻支撐喉鏡下或者局麻電子喉鏡下置入完成,頸前取大約1cm的刀口可實現(xiàn)置入,置入后固定比較簡單,置入后需要拔除時也比較方便,能夠實現(xiàn)對患者的個體化治療,且能夠實現(xiàn)手術簡單化,創(chuàng)傷小,不影響美觀,改善了置入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了臨床治療費用,解決了復發(fā)率較高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喉模置入領域,具體是一種3D打印喉模置入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外傷、各種灼傷及一些自發(fā)性因素,造成喉部軟骨損傷和瘢痕增生而致喉狹窄,引起呼吸困難,臨床上稱之為喉狹窄,嚴重喉狹窄患者,為了重建正常的生理氣道,必須行喉成形術,目前常規(guī)手術方式無論是激光微創(chuàng)手術還是喉裂開喉模置入手術,效果都不理想,激光手術復發(fā)率很高,而喉裂開手術手術創(chuàng)傷大,還需要行氣管切開術,頸部瘢痕明顯還影響美觀,而且術后喉模置入期間病人生活質量差,手術所需醫(yī)療費用較高,而且病情容易復發(fā),所以接受度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3D打印喉模置入裝置,本實用新型置入裝置結構簡單,可以在全麻支撐喉鏡下或者局麻電子喉鏡下置入完成,頸前取大約1cm的刀口可實現(xiàn)置入,置入后固定比較簡單,置入后需要拔除時也比較方便,能夠實現(xiàn)對患者的個體化治療,且能夠實現(xiàn)手術簡單化,創(chuàng)傷小,不影響美觀,改善了置入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了臨床治療費用,解決了復發(fā)率較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3D打印喉模置入裝置,包括圖釘式置入套管與弧形置入管芯,所述圖釘式置入套管由圓形支撐帽與弧形套管組成,所述弧形套管頂端貫穿圓形支撐帽并與圓形支撐帽固定連接,所述弧形套管內設有管芯,所述管芯底端呈錐形,所述管芯與弧形套管滑動接觸配合,所述弧形置入管芯底端兩側均開設矩形透槽,每個所述的矩形透槽內均設有支撐板,每塊所述的支撐板均通過轉軸與對應的矩形透槽轉動連接,兩塊所述支撐板之間通過彈簧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圓形支撐帽頂面開設兩個縫合孔,所述兩個縫合孔左右分布。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套管與弧形置入管芯的彎曲弧度為10度-30度。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套管直徑為4mm,壁厚1mm,所述弧形置入管芯的直徑為3mm,壁厚1mm。
進一步的,兩塊所述支撐板向對面底端設有一層隔離膜,所述隔離膜與支撐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轉軸一端插入對應的矩形透槽內并能夠沿插孔轉動,所述轉軸另一端與對應的支撐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套管、弧形置入管芯、支撐板、轉軸、彈簧與隔離膜均采用鈦金屬、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酯、芳香聚酯、硅橡膠、聚氨酯、聚醚醚酮中的一種材料制成。
對比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置入裝置結構簡單,可以在全麻支撐喉鏡下或者局麻電子喉鏡下置入完成,頸前取大約1cm的刀口可實現(xiàn)置入,置入后固定比較簡單,置入后需要拔除時也比較方便,能夠實現(xiàn)對患者的個體化治療,且能夠實現(xiàn)手術簡單化,創(chuàng)傷小,不影響美觀,改善了置入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了臨床治療費用,解決了復發(fā)率較高的問題。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弧形置入管芯結構示意圖;
附圖3使圖2的左視圖;
附圖4是圖2的I的局部放大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未經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76559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