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壓泵管減震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621806.3 | 申請日: | 2020-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004748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楊順亞;肖峰;高爽;朱占民;趙相茹;徐達;吳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皇島興龍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55/053 | 分類號: | F16L55/053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知住優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3131 | 代理人: | 林艷艷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壓 泵管 減震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壓泵管減震裝置,包括泵管和減震器本體,所述減震器本體兩端安裝在泵管上,所述減震器本體包括第一缸筒和第二缸筒,所述第一缸筒上安裝有第二缸筒,所述第二缸筒內壁上安裝有限位環,所述第二缸筒遠離第一缸筒一端安裝有壓力表,所述第二缸筒內設置有活塞,所述第二缸筒位于活塞上方形成有充氣腔體。本實用新型,通過充氣腔體內高壓氮氣推動第二缸筒內的活塞,第二缸筒內的活塞推動缸筒外部混凝土使之繼續流出,彌補管道內損失壓力,此時,減震器本體下游部分管道內的壓力達到一個“微平衡”,從而削弱高壓泵管內混凝土“驟起驟停”的現象,進而大大降低高壓泵管內混凝土的沖擊振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泵管減震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高壓泵管減震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施工質量的追求也在日益提高。其中在超高層建筑和跨度較大工程,混凝土輸送泵車難以滿足遠距離混凝土的澆筑,現在大都采用組合泵管,依附構筑物組合到達指定位置。水平方向的泵管,一般采用直接擱置在已綁扎完成的鋼筋面上,或支設完成的模板上,豎向往往固定在樓板上。柱塞泵式混凝土泵車由于優良的性能,從而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這種泵送方式,會導致高壓泵管內的混凝土產生巨大沖擊振動,從而對泵管的被附著物,如已綁扎好的鋼筋、支設好的模板以及樓板造成較嚴重破壞。歷年來,降低并解決由高壓泵管震動對附著物所造成的破壞問題,也一直是工程技術人員所關注并急需解決的。
為了降低并解決高壓泵管對鋼筋、模板及樓板帶來的破壞,常規做法有:樓板處加設緩沖彈簧裝置,泵管下加設廢舊輪胎或其他柔性材料,或加設特殊支架,其原理就是將能量傳遞做一下緩沖,但無論采用以上哪種,現有技術缺陷是:
第一、最主要的缺陷是,現有克服震動的技術,高壓泵管震動的能量的傳遞都是以殊途同歸,最終還是傳向鋼筋、模板樓板等附著物本身,造成疲勞破壞。沒有從根本上,也就是高壓泵管內部將其震動能量消除,所以依然對鋼筋、模板及樓板等附著物造成不利影響;
第二、對于緩沖材料的準備較不方便,如施工現場需準備較多數量的廢舊輪胎,棉被等柔性材料不方便;
第三,對于傳統做法樓板處加設彈簧等緩沖裝置,安裝較為麻煩,拆卸也不方便,彈簧也容易產生疲勞破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壓泵管減震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壓泵管減震裝置,包括泵管和減震器本體,所述減震器本體兩端安裝在泵管上,所述減震器本體包括第一缸筒和第二缸筒,所述第一缸筒上安裝有第二缸筒,所述第二缸筒內壁上安裝有限位環,所述第二缸筒遠離第一缸筒一端安裝有壓力表,所述第二缸筒內設置有活塞,所述第二缸筒位于活塞上方形成有充氣腔體。
優選的,所述第一缸筒和第二缸筒設置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第二缸筒與第一缸筒之間的夾角設置為45°。
優選的,所述第一缸筒的內壁和第二缸筒的內壁上均設置有鍍鉻層。
優選的,所述第一缸筒兩端與泵管之間通過管箍進行固定,且第一缸筒與泵管連接處設置有橡膠墊。
優選的,所述活塞采用的是混凝土用聚氨酯活塞。
優選的,所述充氣腔體內預充有2-3MP氮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皇島興龍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秦皇島興龍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62180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提高暫堵劑暫堵效果的套管磁性滑套以及壓裂管柱
- 下一篇:一種魚竿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