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快速分離稻瘟病菌單孢菌株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572216.6 | 申請日: | 2020-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246992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何彎彎;王健康;丁成偉;郭榮良;吳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胡婷婷;趙軼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C12M1/00 | 分類號: | C12M1/00;C12N1/14;C12N1/02;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南京德銘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62 | 代理人: | 奚鎏 |
| 地址: | 22113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快速 分離 稻瘟病 菌單孢 菌株 裝置 | ||
1.一種快速分離稻瘟病菌單孢菌株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臺(100)、驅動箱(200)、挑針(300)、菌株承載體(400);其中
操作臺(100)上設置光孔,
驅動箱(200)內設置驅動系統(500),
菌株承載體(400)沿光孔周向設置且用于承載待操作稻桿,
挑針(300)在驅動系統(500)的驅動下沿水平和豎直方向移動且針尖與稻桿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菌株承載體(400)包括呈圓筒形且沿光孔周向設置的菌株承載體環壁(404),
菌株承載體環壁(404)上底面沿徑向在兩端設置菌株前端凹槽(401)和菌株后端凹槽(403),
菌株承載體環壁(404)上底面一側設置挑針槽(402),
挑針槽(402)的深度大于菌株前端凹槽(401)和菌株后端凹槽(40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前端凹槽(401)被隔片分為若干小凹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系統包括主動驅動軸(510)、縱向驅動輪(511)、橫向驅動輪(512)、縱向從動輪組合、皮帶(530)、橫向齒條(540);
縱向驅動輪(511)和橫向驅動輪(512)分別設置于主動驅動軸(510)兩端,
主動驅動軸(510)可以水平移動,
主動驅動軸(510)與縱向驅動輪(511)連接時不與橫向驅動輪(512)連接,
主動驅動軸(510)與橫向驅動輪(512)連接時不與縱向驅動輪(511)連接,
縱向從動輪組合與縱向驅動輪(511)配合驅動皮帶(530)轉動,
皮帶(530)上設置夾片夾(600)且夾片夾(600)露出于驅動箱(200),
橫向齒條(540)固定于驅動箱(200)內壁面上且與橫向驅動輪(512)嚙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夾片夾(600)包括主動夾片(610)、被動夾片(620)、夾片基座(630);
夾片基座(630)固定于皮帶(530)上設置的夾具承載臺(531)上,
主動夾片(610)通過轉軸和扭簧與夾片基座(630)連接,
被動夾片(620)通過轉軸與夾片基座(630)連接;
主動夾片(610)驅動被動夾片(620)與夾具承載臺(531)上底面分離或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主動夾片(610)包括夾片按鍵(611)、L型夾片連桿(612)、主動夾片座(613),
L型夾片連桿(612)一端固定夾片按鍵(611)且另一端固定主動夾片座(613),
L型夾片連桿(612)兩側的主動夾片座(613)側壁為第一轉動副(614);
被動夾片(620)包括被動夾片座(621)、夾片延伸臂(622),
夾片延伸臂(622)設置于被動夾片座(621)末端且設置凹槽狀的第二轉動副(623);
L型夾片連桿(612)穿過被動夾片座(621)末端下方且
第一轉動副(614)和第二轉動副(623)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未經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57221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呼吸閥安全盒
- 下一篇:一種光伏電站運維通道和光伏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