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半高站臺門門體輔助支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571539.3 | 申請日: | 2020-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689818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楊科;賴勝波;吳俊華;黃燦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F7/06 | 分類號: | E05F7/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羅毅萍 |
| 地址: | 51033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站臺 門門 輔助 支撐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半高站臺門門體輔助支撐裝置,包括支撐主體,支撐主體設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第一端面平整設置并位于支撐主體的底部;第三端面設置在第一端面的上方與第一端面相平行,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的間距小于或等于門體底部與門檻之間的最大間隙;第二端面設置在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間,第二端面與第一端面呈一夾角,第二端面的上端與第三端面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半高站臺門門體輔助支撐裝置,其能夠較好的支撐玻璃門體,便于調整門體高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風險。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地鐵維護輔助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半高站臺門門體輔助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地鐵高架車站通常采用半高站臺門。半高站臺門故障維修時有時需要拆下站臺門玻璃門體的支撐部件,以進行維修,然而此時玻璃門體由于失去支撐會落地,為了防止玻璃門體落地,維修人員通常采用身邊的工具來支撐玻璃門體,例如采用螺絲刀等工具支撐門體。
但是螺絲刀這類工具畢竟不是專門的支撐部件,采用這類工具支撐時調整麻煩,工作效率較低,并且不方便調整門體高度,還有撞傷門體玻璃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半高站臺門門體輔助支撐裝置,其能夠較好的支撐玻璃門體,便于調整門體高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風險。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半高站臺門門體輔助支撐裝置,包括支撐主體,所述支撐主體設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
所述第一端面平整設置并位于所述支撐主體的底部;
所述第三端面設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上方與所述第一端面相平行,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的間距小于或等于門體底部與門檻之間的最大間隙;
所述第二端面設置在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間,所述第二端面與第一端面呈一夾角,所述第二端面的上端與所述第三端面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主體的兩側還設有擋臺,兩所述擋臺位于所述第三端面、第二端面的兩側并與第一端面、第二端面連接,并向上超出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兩所述擋臺之間的間距大于或等于所述門體的厚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擋臺的上端面與所述第三端面的間距為8~ 12mm。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擋臺和所述支撐主體一體成型。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端面的下端與所述第一端面的間距為2-6mm。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一端面的間距小于或等于10mm。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端面的上下兩端在第一端面上的投影的間距為50~70mm。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主體的材質為非金屬的固體材料。
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主體的材質為尼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驗新型的半高站臺門門體輔助支撐裝置中,第一端面是平整的,可以穩固地放置在地板上,第三端面與第一端面相平行并且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的間距小于或等于門體底部與門檻之間的最大間隙,即第三端面可塞入到門體和門框之間,以在維修時塞入門體與門檻之間,支撐起門體,同時還設置了第二端面,其為傾斜的,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第二端面與門體的接觸點,進而調整門體的高度,避免門體跌落,更加安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57153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