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溫工業渣研磨余熱利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570000.6 | 申請日: | 2020-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23752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羅姣;李小會 | 申請(專利權)人: | 羅姣;李小會 |
| 主分類號: | B02C17/10 | 分類號: | B02C17/10;B02C17/16;B02C17/18;B02C17/20;B02C23/16;H02K7/18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李發軍;張鮮 |
| 地址: | 51041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溫 工業 研磨 余熱 利用 系統 | ||
1.一種高溫工業渣研磨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研磨設備(2)、研磨介質儲存筒(9)、余熱發電設備(11)和引風機(12),所述研磨設備(2)和研磨介質儲存筒(9)連通形成介質循環回路,所述研磨介質儲存筒(9)、余熱發電設備(11)和引風機(12)依次連通形成余熱發電回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溫工業渣研磨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設備(2)包括上下兩端均開口的外筒(21),以及可周向旋轉同時可軸向運動的攪拌機構(22),所述攪拌機構(22)從外筒(21)的下端開口伸入外筒(21)中,所述外筒(21)和攪拌機構(22)之間具有供研磨后的工業渣掉落的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溫工業渣研磨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構(22)的頂端面傾斜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溫工業渣研磨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構(22)的頂端面與攪拌機構軸向中心線的夾角α為30°-75°。
5.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高溫工業渣研磨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構(22)包括轉軸(221)和固定于轉軸(221)頂端的篩板(222),所述轉軸(221)的外圓周上固定有一環形擋板(223),所述環形擋板(223)的外緣相對環形擋板(223)的內緣朝下傾斜。
6.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高溫工業渣研磨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1)位于研磨介質儲存筒(9)的正下方,所述外筒(21)和研磨介質儲存筒(9)之間設有一介質輸送機(8),所述介質輸送機(8)的輸入端位于外筒(21)的下方,所述介質輸送機(8)的輸出端位于研磨介質儲存筒(9)的上方。
7.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高溫工業渣研磨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1)的下端固定有接渣槽(3),所述攪拌機構(22)的下端穿過接渣槽(3)后與驅動機構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高溫工業渣研磨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渣槽(3)的底部中心位置向上凹陷形成縱截面為梯形的凹槽(31),所述攪拌機構(22)的下端穿過凹槽(31)的底端面;所述接渣槽(3)的底端面傾斜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高溫工業渣研磨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渣槽(3)與一振動篩分設備(4)連通,所述振動篩分設備(4)通過廢渣輸送機(6)與一儲料倉(7)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高溫工業渣研磨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熱發電回路中還設有除塵設備(10),所述除塵設備(10)設于研磨介質儲存筒(9)和余熱發電設備(11)之間;所述研磨介質儲存筒(9)、除塵設備(10)、余熱發電設備(11)和引風機(12)依次連通形成余熱發電回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羅姣;李小會,未經羅姣;李小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57000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清攝像頭人臉識別裝置
- 下一篇:一種具有清潔功能的蝶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