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利用建筑垃圾和淤泥構筑的生態堆島有效
申請號: | 202020565486.4 | 申請日: | 2020-04-16 |
公開(公告)號: | CN21289618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發明(設計)人: | 祝建中;楊雪;汪存石;徐磊;陳靚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主分類號: | E02B3/18 | 分類號: | E02B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2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建筑 垃圾 淤泥 構筑 生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利用建筑垃圾和淤泥構筑的生態堆島,從下至上依次包括仿植生混凝土塊層、土壤化淤泥層和景觀植物層,所述仿植生混凝土塊層由仿植生混凝土塊堆疊形成,其材質為脫水淤泥和建筑垃圾,各個混凝土塊之間用脫水固化淤泥進行膠結;所述生態堆島從下至上橫截面的面積逐漸減小。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實現建筑垃圾和淤泥的有效利用,解決淤泥過量的問題,緩解土地緊張問題,具有一定生態性和經濟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用建筑垃圾和淤泥構筑的生態堆島,屬于廢棄資源利用和河道景觀布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對建筑垃圾的處理也提高了要求。目前建筑垃圾主要采用填埋的處理方式,不僅占用大量土地,危害環境,同時降低了建筑垃圾的利用價值。
近年來中國淤泥產量持續增長,截止2017年中國淤泥產量已達7436萬噸,對淤泥的處理處置迫在眉睫。河道清淤是通過機械設備,將河底的淤泥吹攪成混濁的水狀,隨河水流走,從而起到疏通作用。但是這種方式,一方面,由于河道淤泥中含有大量的養分,直接流走,會造成資源浪費;其次,土壤直接流失,造成大量土地資源浪費,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淤泥含有中含有重金屬、有機污染物,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堆島技術有助于解決淤泥和建筑垃圾過量的問題,同時也能緩解現在土地緊張問題。但是堆島如果僅僅把淤泥和建筑垃圾填入湖中堆積起來,這樣就會引起其中的重金屬流入湖中從而污染水體;并且未盡處理的淤泥中含有許多病菌,會經過魚蝦等水產品最終進入人的體內從而對人產生危害。
實用新型內容
實用新型目的:為解決現有生態堆島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利用建筑垃圾和淤泥構筑的生態堆島,能不進能夠解決建筑垃圾和淤泥過量問題,實現其資源化利用。
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利用建筑垃圾和淤泥構筑的生態堆島,從下至上依次包括仿植生混凝土塊層、土壤化淤泥層和景觀植物層,所述仿植生混凝土塊層由仿植生混凝土塊堆疊形成,其材質為脫水淤泥和建筑垃圾,各個混凝土塊之間用脫水固化淤泥進行膠結;所述生態堆島從下至上橫截面的面積逐漸減小。
作為優選,所述生態堆島的結構為圓臺型,豎剖面為等腰梯形,上圓直徑與下圓直徑為比例為1:(2-4),高度為2-4m。
作為優選,所述仿植生混凝土塊的材質還包括種植基材,所述種植基材主要成分是建筑垃圾、干化淤泥和土壤改性劑,用于填充孔隙,填充后,仿植生混凝土塊的孔隙度大于20%,抗壓強度大于30Mpa,孔隙內環境pH在8-10。
作為優選,所述仿植生混凝土塊的孔隙度由種植基材填充。
作為優選,所述脫水固化淤泥是將淤泥與固化劑混合攪拌,添加脫水固化劑,壓濾所得,抗折強度為4.6~6.1Mpa,抗壓強度為5-8Mpa。
作為優選,所述土壤化淤泥層,其抗壓強度為8~13Mpa,pH為8~9;厚度為2-3cm。
作為優選,所述景觀植物層為凈化功能和景觀效果較好的濕生草本植物層,例如由水生美人蕉、鳶尾、黃菖蒲和水蔥中的一種或幾種構成。
實際應用中,所述生態堆島中的仿植生混凝土塊層作為主體鋪設在河道河床上,根據現場條件以及仿植生混凝土塊厚度進行多層鋪設;作為優選,仿植生混凝土塊層基本在水面下方,最上方仿植生混凝土塊與水面齊平或突出1-2cm;土壤化淤泥層和景觀植物層均在水面上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56548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