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屋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562877.0 | 申請日: | 2020-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05350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儲明;楊英;程曉蕾;王吉龍;袁宇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D13/04 | 分類號: | E04D13/04;E04D13/08;A01G25/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翔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屋頂 雨水 收集 利用 系統 | ||
一種屋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包括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安裝在建筑的屋頂上,所述集水池底部開設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落水管,所述落水管穿過墻體進入所述建筑內部,所述落水管分別連通灌溉系統和用戶供水系統;所述灌溉系統包括一根灌溉總管以及若干根灌溉支管,所述落水管連通所述灌溉總管,所述若干根灌溉支管均與所述灌溉總管連通;所述用戶供水系統包括供給水箱,所述落水管連通所述供給水箱;本方案設計的一種屋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當降雨時,屋頂上的雨水可以收集利用,達到節省水資源的目的,更好地保證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集水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屋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由于可利用的淡水資源有限,加上水資源浪費、污染以及氣候變暖,降水減少等原因,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危機。據統計,我國平均年降水量為600毫米。但目前,屋頂的雨水幾乎都是直接排放到下水口,并未對其收集利用,造成大量水資源浪費。并且,建筑用水也會造成水資源浪費。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屋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屋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屋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包括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安裝在建筑的屋頂上,所述集水池底部開設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落水管,所述落水管穿過墻體進入所述建筑內部,所述落水管分別連通灌溉系統和用戶供水系統;所述灌溉系統包括一根灌溉總管以及若干根灌溉支管,所述落水管連通所述灌溉總管,所述若干根灌溉支管均與所述灌溉總管連通;所述用戶供水系統包括供給水箱,所述落水管連通所述供給水箱。
優選的,所述落水管端部設置有兩個分支管,分別為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與所述供給水箱連通,所述第一分支管上設置有第一閥門;所述第二分支管與所述灌溉總管連通,所述第二分支管上設置有第二閥門。
優選的,所述集水池內部設置有水位傳感器。
優選的,所述集水池的側面開設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連通溢水管。
優選的,所述若干根灌溉支管均埋設在地面植物的根部。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在下雨時,屋頂集水池可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有利于減輕污染,更好地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集水池內的水可通過落水管分別連通灌溉系統和用戶供水系統,既能用于灌溉植物,又能用于建筑內用戶用水,比如沖廁等,充分利用水資源,提高雨水利用率。
3、在落水管連通通灌溉系統和用戶供水系統的兩個分支管上都設置閥門,增強本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靈活性,可根據集水池內雨水的量來選擇其利用模式。
4、集水池中裝有溢水管,保證所述屋頂雨水利用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5、灌溉支管埋于地面植物的根部,減少地表面水份揮發,提高植物澆灌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集水池1、溢水管2、落水管3、墻4、第一閥門5、供給水箱6、第二閥門7、灌溉總管8、灌溉支管9、水位傳感器10、第一出水口11、第二出水口12、第一分支管13、第二分支管14。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建筑大學,未經安徽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5628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箱包邊料自動切條機
- 下一篇:一種可燃性與阻燃性檢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