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頭茬稻的角度可調節的割刀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555566.1 | 申請日: | 2020-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427073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5 |
| 發明(設計)人: | 黃銘森;李耀明;于治武;王晗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D45/04 | 分類號: | A01D45/04;A01D41/00;A01D41/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頭茬稻 角度 調節 割刀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頭茬稻的角度可調節的割刀裝置,包括:傳動機構、割刀梁和割刀角度調節機構,傳動機構將動力傳遞至割刀梁,角度調節機構包括刀梁連接片、角度調節片以及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刀梁連接片上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角度調節片上設有第三通孔和弧形通槽,角度調節片安裝于割臺下加強梁上,刀梁連接片安裝于割刀梁上,第一螺栓伸入至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二螺栓伸入至第二通孔和弧形滑槽,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通過螺母擰緊,進行角度調節時,松開螺母,刀梁連接片可繞第一螺栓轉動,第二螺栓可沿弧形滑槽滑動,本實用新型能夠調整割刀與地面之間的角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頭茬稻的角度可調節的割刀裝置。
背景技術
再生稻即種一茬收獲兩回的水稻,頭季水稻叫做頭茬稻,第一季水稻成熟的時候會有一些腋芽,第一季收割之后它們得到保留,在原有的根系的基礎上,這批腋芽再次生長、抽穗。
現有技術公開了一種頭季再生稻的聯合收獲機,包括頭季再生稻的多層分段留茬割刀裝置及控制方法,該實用新型通過調節割臺整體結構實現割臺的高度可以調節,但是在調節的過程中,割刀隨割臺整體升降,會產生割刀與地面不平行的問題,產生切割偏差,誤傷再生稻的再生茬,另外割刀俯仰角度過大,會導致割刀梁上堆積大量莖稈,加大功耗。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頭茬稻的角度可調節的割刀裝置,能夠調整割刀與地面之間的角度。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上述技術目的的。
一種用于頭茬稻的角度可調節的割刀裝置,應用于割臺,所述割臺包括割臺下加強梁,所述割刀裝置包括:傳動機構、割刀梁和割刀角度調節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將動力傳遞至所述割刀梁,所述角度調節機構包括刀梁連接片、角度調節片以及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刀梁連接片上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角度調節片上設有第三通孔和弧形通槽,所述角度調節片安裝于所述割臺下加強梁上,所述刀梁連接片安裝于所述割刀梁上,所述第一螺栓伸入至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螺栓伸入至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弧形通槽,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通過螺母擰緊,進行角度調節時,松開螺母,所述刀梁連接片可繞所述第一螺栓轉動,所述第二螺栓可沿所述弧形通槽滑動。
進一步的,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擺環箱、擺臂和平行支架,所述擺環箱安裝在所述割臺的機架上,所述擺臂的頂端與所述擺環箱的伸出端固定連接,所述擺臂的底端與所述平行支架連接,所述平行支架與所述割刀梁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傳動機構還包括關節軸承和傳動連接片,所述平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擺臂的底端連接,所述關節軸承設置于所述平行支架的另一端,所述傳動連接片安裝在所述割刀梁上,所述傳動連接片伸出的軸端與所述關節軸承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擺臂的頂端與所述擺環箱的伸出端通過螺栓卡箍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割刀裝置還包括割刀排草裝置,所述割刀排草裝置包括轉軸、轉軸連接片和若干撥草桿組,若干所述撥草桿組安裝在所述轉軸上,所述撥草桿組包含多個沿所述轉軸周向分布的撥草桿,所述轉軸連接片安裝于所述割刀梁上,所述轉軸可轉動地安裝于所述轉軸連接片上,并與所述割刀梁平行。
進一步的,所述撥草桿沿所述轉軸的徑向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割刀角度調節機構的個數為兩個,分別位于所述割刀梁的兩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在割刀梁與割臺下加強梁之間設置割刀角度調節機構,通過割刀角度調節機構可以實時調節割刀角度,使割刀可以與地面保持一個較為合理得的角度,減少切割誤差與莖稈堆積的問題,提高切割效率。
2)本實用新型的傳動機構體積小、動力輸出軸較短、動力輸出穩定性好、集成度高,安裝快捷方便,并且通過使用關節軸承配合割刀角度調節機構,使之更容易實現角度傾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5555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