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鋰電池電池管理系統接頭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528008.6 | 申請日: | 2020-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67039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素芳;張孝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昆蘭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31/06 | 分類號: | H01R31/06;H01M2/20;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鋰電池 電池 管理 系統 接頭 | ||
一種鋰電池電池管理系統接頭,包括一殼體、設置于殼體相對兩側的第一側和第二側及設置于殼體內部的轉接板,其中:第一側設有第一端子~第四端子共四個端子,第一端子~第四端子分別用于與電池管理單元的供電線束的V?、通信線束的CAN L、通信線束的CAN H和供電線束的V+連接,第二側設有兩個RJ45接口,RJ45接口用于與相鄰的電池管理單元級聯,轉接板設有兩個線束,每個線束均包括第1線纜~第8線纜,于第一側,每個線束中的第1線纜~第8線纜依序兩兩與第一端子~第四端子連接,于第二側,每個線束中的第1線纜~第8線纜依次按照預設線序與其中一個RJ45接口連接。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管理系統領域,具體有關一種鋰電池電池管理系統的接頭的設計。
背景技術
現有的儲能系統(本實用新型著重于戶用儲能柜或商用儲能柜領域)多采用一主多從式的電池管理系統,即電池管理系統(BMS)×1+電池管理單元(BMU)×N。在應用過程中,各個電池管理單元之間為了實現通信,大多采用插拔式端子,電池管理單元的線束與線束之間多采用螺絲的擰接的方式,線束過緊或者過松會帶來供電和通訊不穩定,各個電池管理單元之間采樣線主要包括BMU供電和CAN通訊線束,由于現有組裝工藝安裝電池PACK模組固定位置和連接方式都存在細微差異性,這就導致線束無法做到長度和線纜工藝標準化,增加了人工工作,這對生產自動化流程和大規模儲能電池PACK系統成組帶來時間和成本上的浪費。
電池管理單元的線束主要分成三大類:采集線束、供電線束以及通信線束。采集線束主要為電壓采集和溫度采集,此部分主要與電池PACK內電芯連接,本案不涉及采集線束;供電線束用于電池管理單元的供電,通信線束用于電池管理單元(BMU)和電池管理系統(BMS)的通信級聯,實現數據的傳輸及指令的下達。現有電池管理系統內部線束連接如圖1所示,每個電池管理單元輸出4根線纜,分別為BMU供電V+和V-,BMU通信線束CAN H(圖中H)和CAN L(圖中L),其中V+和V-是給BMU供電,CAN H(圖中H)和CAN L(圖中L)實現電池管理單元(BMU)和電池管理系統(BMS)的通信級聯。由此可見,現有技術中,多個BMU級聯時,每兩個相鄰的BMU之間需要4根連接線,每根連接線均需要人工手動一一安裝,對人工操作的準確性要求較高,人工操作耗費時間長,并且多根連接線相互纏繞,導致連線很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鋰電池電池管理系統接頭,其將相鄰BMU之間的連接線集成在接頭內部,只需要將接頭的兩端分別與電池管理單元的對應端口和網線插接就可以實現多個BMU級聯。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鋰電池電池管理系統接頭,其包括:一殼體、設置于殼體相對兩側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以及設置于殼體內部的轉接板,其中:
第一側設有第一端子~第四端子共四個端子,第一端子~第四端子分別用于與電池管理單元的供電線束的V-、通信線束的CAN L、通信線束的CAN H和供電線束的V+、連接,
第二側設有兩個RJ45接口,RJ45接口用于與相鄰的電池管理單元級聯,
轉接板設有兩個線束,每個線束均包括第1線纜~第8線纜,于第一側,每個線束中的第1線纜、第2線纜均與第一端子連接,每個線束中的第3線纜、第4線纜均與第二端子連接,每個線束中的第5線纜、第6線纜均與第三端子連接,每個線束中的第7線纜、第8線纜均與第四端子連接,于第二側,每個線束中的第1線纜~第8線纜依次按照預設線序與其中一個RJ45接口連接,預設線序為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電池管理系統與電池管理單元連接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轉接板上線束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池管理系統與電池管理單元連接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昆蘭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昆蘭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52800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