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流自適應小型軟軸發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473609.1 | 申請日: | 2020-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00341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武明;朱文彪;成鐵蕓;馬樹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灌溉總渠管理處 |
| 主分類號: | F03B13/00 | 分類號: | F03B13/00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識產權事務所 32223 | 代理人: | 李鋒 |
| 地址: | 2232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流 自適應 小型 發電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水流自適應小型軟軸發電裝置,包括浮筒,所述浮筒內部固定有蓄電瓶,所述浮筒頂部固定連接有報警燈,所述報警燈通過導線連接于蓄電瓶,所述浮筒內部還設有直流發電機,所述直流發電機的轉子同軸固定于軟軸軸芯一端,所述軟軸軸芯另一端軸芯同軸固定于葉輪中心,所述直流發電機通過導線連接蓄電瓶。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航道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流自適應小型軟軸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大型水利工程的上下游引河,由于河水流速流向經常變化,通常會在工程的的上下游引河水面上設置攔河設施,防止船只誤入引河引起安全事故,攔河設施由浮筒和鋼絲纜組成,數個浮筒漂浮在水面并串接于鋼絲纜上,鋼絲纜錨固于引河兩岸。
白天通行船只看到攔河設施后不會進入引河,但在夜晚或雨霧等視線不清等狀況時,航行船只可能會誤入引河并沖撞上攔河設施,為此,可在攔河設施的浮筒上設置報警燈。
為了保證報警燈的持續使用,通常在在浮筒內設置蓄電池,并在浮筒上設置太陽能發電板來連接浮筒內設置的蓄電池,從而為蓄電池進行充電,以保證報警燈的持續使用,由于水利工程的持續運行周期通常比較長,而太陽能發電板的發電量與日照情況密切相關,因此很有可能出現由于連續的陰雨而導致蓄電池虧電,使得報警燈無法亮起,導致夜航船只無法識別出攔河設施導致事故的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流自適應小型軟軸發電裝置,利用軟軸兩端連接葉輪,葉輪置河水中。當河水流動時,河水沖擊使葉輪旋轉,葉輪通過軟軸帶動發電機旋轉使發電機發出電能;當河水的流向改變時,與軟軸相連的葉輪可隨水流改變位置和方向,保證葉輪可靠工作,從而保證蓄電池不會出現虧電的問題,始終使得報警燈能工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水流自適應小型軟軸發電裝置,包括浮筒,所述浮筒內部固定有蓄電瓶,所述浮筒頂部固定連接有報警燈,所述報警燈通過導線連接于蓄電瓶,所述浮筒內部還設有直流發電機,所述直流發電機的轉子同軸固定于軟軸軸芯一端,所述軟軸軸芯另一端軸芯同軸固定于葉輪中心,所述直流發電機通過導線連接蓄電瓶。
進一步地,所述葉輪包括中心柱,以及均勻沿中心柱圓周固定的多片扇葉,所述扇葉一端固定連接于中心柱,另一端固定連接于導流罩內壁,所述軟軸軸芯固定連接于中心柱的軸心。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罩呈錐形圓筒狀,所述軟軸由導流罩直徑較大的一端固定連接于中心柱。
進一步地,所述中心柱連接軟軸的一端伸出導流罩外部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直流發電機采用防水發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葉輪采用塑鋼制作。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本申請利用了河流內的河水始終在流動,通過軟軸連接葉輪,葉輪可以隨著水流的沖擊出現轉動,通過軟軸傳動直流發電機的轉子,轉子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進行發電,保證了蓄電池的電量,不會出現報警燈由于蓄電池虧電而出現夜晚不亮的問題,將導流罩設置呈錐形圓筒狀,通過導流罩的直徑較大的一端河水流入,從直徑較小的一端流出,提高了河水對于葉輪中扇葉的沖擊力,使得扇葉帶動葉輪轉動,再通過軟軸帶動直流發電機的轉子進行轉動從而發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葉輪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灌溉總渠管理處,未經江蘇省灌溉總渠管理處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4736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瓶胚理胚機
- 下一篇:一種食用油瓶蓋的壓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