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燃油機械尾氣分化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454927.3 | 申請日: | 2020-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81958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楊吉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億眾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3/08 | 分類號: | F01N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張燕 | 
| 地址: | 518131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燃油 機械 尾氣 分化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尾氣處理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燃油機械尾氣分化器,包括管狀聚熱倉,管狀聚熱倉的兩端內壁分別固定連接有前外圓內孔引流板和后外圓內孔引流板,管狀聚熱倉的兩端側壁分別固定連接有前管頭和后管頭,前外圓內孔引流板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前孔狀圓錐形分化進氣口和后孔狀圓錐形分化排氣口。本實用新型能夠使汽車尾氣二次燃燒和二次分化,能夠保護三元催化器的正常功能和延長使用壽命,更好的輔助尾氣處理系統發揮更大的分化作用,為移動清潔新能源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提高了汽車的環保性能和使用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尾氣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燃油機械尾氣分化器。
背景技術
汽車尾氣是汽車發動機燃燒燃油產生的廢氣,之后廢氣通過排氣管排放到空氣中,但隨著大氣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治理大氣污染、控制溫室氣體的技術產品和資源嚴重匱乏,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危害越來越大。
目前汽車尾氣因燃燒不徹底造成尾氣超標,而超標的尾氣排放到空氣中會危害大氣生態環境,同時未徹底燃燒的尾氣容易堵塞排氣管路中的三元催化器,而三元催化器堵塞容易使車輛自燃,從而影響了汽車的環保性能和使用安全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汽車尾氣因燃燒不徹底造成尾氣超標,同時三元催化器堵塞容易發生汽車自燃,從而影響了汽車環保性能和使用安全性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燃油機械尾氣分化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燃油機械尾氣分化器,包括管狀聚熱倉,所述管狀聚熱倉的兩端內壁分別固定連接有前外圓內孔引流板和后外圓內孔引流板,所述管狀聚熱倉的兩端側壁分別固定連接有前管頭和后管頭,所述前外圓內孔引流板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前孔狀圓錐形分化進氣口和后孔狀圓錐形分化排氣口,所述前孔狀圓錐形分化進氣口和后孔狀圓錐形分化排氣口的內部空腔共同組成一次分化燃燒室,所述后外圓內孔引流板的內壁固定連接有二次燃燒圓錐形分化進氣口和二次燃燒圓錐形分化排氣口,所述二次燃燒圓錐形分化進氣口和二次燃燒圓錐形分化排氣口的內部空腔共同組成二次分化燃燒室。
優選的,所述前孔狀圓錐形分化進氣口、后孔狀圓錐形分化排氣口、二次燃燒圓錐形分化進氣口和二次燃燒圓錐形分化排氣口的外壁均開設有多個圓形通孔。
優選的,所述前管頭的兩端分別開設有大頭孔和小頭孔,所述后管頭與前管頭的結構一致。
優選的,多個所述圓形通孔的直徑均為2-4毫米。
優選的,所述管狀聚熱倉、前管頭、后管頭、前外圓內孔引流板和后外圓內孔引流板的材料均為耐熱不銹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燃油機械尾氣分化器,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燃油機械尾氣分化器,通過設置有前孔狀圓錐形分化進氣口、后孔狀圓錐形分化排氣口、二次燃燒圓錐形分化進氣口和二次燃燒圓錐形分化排氣口,當未燃燒徹底的尾氣進入到前管頭后,尾氣在管狀聚熱倉內通過前孔狀圓錐形分化進氣口和后孔狀圓錐形分化排氣口組成的一次分化燃燒室和由二次燃燒圓錐形分化進氣口與二次燃燒圓錐形分化排氣口組成的二次分化燃燒室內充分燃燒,上述結構是根據氣體力學和物理結構原理進行設計,實現尾氣二次燃燒、二次分化,避免未充分燃燒的尾氣堵塞排氣管路中的三元催化器,能夠保護三元催化器的正常功能和延長使用壽命,更好的輔助尾氣處理系統發揮更大的分化作用,為移動清潔新能源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提高了汽車的環保性能和使用安全性。
該裝置中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本實用新型能夠使汽車尾氣二次燃燒和二次分化,能夠保護三元催化器的正常功能和延長使用壽命,更好的輔助尾氣處理系統發揮更大的分化作用,為移動清潔新能源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提高了汽車的環保性能和使用安全性。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億眾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億眾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45492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