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耐油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453553.3 | 申請日: | 2020-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87903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永賀;張銘;張傳站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博實電線電纜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02 | 分類號: | H01B7/02;H01B7/282;H01B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聯科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楊德智 |
| 地址: | 224000 江蘇省鹽城市大***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纜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耐油電纜,應用在線纜制造的領域中,解決了現有線纜耐油性能不佳的技術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纜芯和設于纜芯外側的拒油保護層,其特征是:所述拒油保護層包括第一隔離層和第二隔離層,所述第一隔離層包括擋攔層和設于擋攔層遠離纜芯一側的彈性網腔塊,所述彈性網腔塊上設有若干集油漏孔,所述第二隔離層包括與彈性網腔塊貼合的濾網層以及設于濾網層遠離彈性網腔塊一側的吸收塊,所述拒油保護層的外部還設有護套表層,所述護套表層包括耐油護套以及設于耐油護套表面的物理擋油層,所述物理擋油層的表面設有若干暗槽,所述暗槽的槽口設有濾塊,所述濾塊上設有過油孔,具有提高線纜耐油性能的技術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線纜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耐油電纜。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生產的自動化和機械化普及,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實現了編程控制自動化的工作模式,其中,主要通過電纜實現控制語言由控制端向設備終端的傳輸。然而,由于工業生產環境的相對復雜,會出現實際生產環境下電纜表面的油污附著現象,隨著長時間的累計,大量的油污會滲進耐油性能不佳的電纜內部,從而影響到纜芯部分的信號傳輸穩定性,會對電纜輸送過程產生干擾甚至阻斷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耐油電纜,其優點是有利于提升線纜的耐油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耐油電纜,包括纜芯和設于纜芯外側的拒油保護層,所述拒油保護層包括第一隔離層和第二隔離層,所述第一隔離層與纜芯貼合,所述第一隔離層包括擋攔層和設于擋攔層遠離纜芯一側的彈性網腔塊,所述彈性網腔塊上設有若干集油漏孔,所述第二隔離層包括與彈性網腔塊貼合的濾網層以及設于濾網層遠離彈性網腔塊一側的吸收塊,所述拒油保護層的外部還設有護套表層,所述護套表層包括耐油護套以及設于耐油護套表面的物理擋油層,所述物理擋油層的表面設有若干暗槽,所述暗槽的槽口設有濾塊,所述濾塊上設有過油孔。
優選的:所述過油孔的孔壁中部設有彈性共振環邊。
優選的:所述物理擋油層與耐油護套抵觸的一側設有齒條塊,所述耐油護套的表面設有與齒條塊配合的齒槽。
優選的:所述暗槽的內壁設有拒油涂層。
優選的:所述物理擋油層的表面還設有若干摩擦凸粒。
優選的:所述暗槽呈V形。
優選的:所述集油漏孔的孔徑向纜芯一側逐漸減小。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第一隔離層和第二隔離層的設置,能夠實現對少量滲透進電纜內部的油污進行有效及時的吸收和阻攔,減小少量油污的進一步內滲過程;
2、物理擋油層的設置能夠實現對電纜表面油污顆粒的收儲聚積,通過伴隨電纜震蕩和彎曲過程實現對暗槽內較大體積油污顆粒的排出,有助于減小油污在電纜表面大范圍、長時間的附著。
附圖說明
圖1是用于展現實施例中耐油電纜結構剖視圖;
圖2是用于展現實施例中物理擋油層部分暗槽處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纜芯;2、拒油保護層;3、第一隔離層;4、第二隔離層;5、擋攔層;6、彈性網腔塊;7、集油漏孔;8、濾網層;9、吸收塊;10、護套表層;11、耐油護套;12、物理擋油層;13、暗槽;14、濾塊;15、過油孔;16、彈性共振環邊;17、齒條塊;18、齒槽;19、拒油涂層;20、摩擦凸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博實電線電纜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博實電線電纜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45355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