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走航式微塑料分級采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449344.1 | 申請日: | 2020-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74071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古海玲;羅殿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10 | 分類號: | G01N1/10;G01N1/34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賈森君 |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式微 塑料 分級 采集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屬于環境污染監測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走航式微塑料分級采集裝置。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殼體上設有固定架,殼體下側面上開設有限位孔,限位孔內滑動設有下滑塊,殼體上設有能驅動下滑塊前后滑動的驅動機構;殼體上設有第一固定筒,第一固定筒后端上連有第一安裝環,第一安裝環上設有第一安裝架,第一安裝架上設有第一過濾網;第二固定筒上設有第二固定筒,第二固定筒經第二連接臂與下滑塊固連,第二固定筒后端上連接有第二安裝環,第二安裝環上設有第二安裝架,第二安裝架上設有第二過濾網。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有效提高微塑料的采集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環境污染監測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走航式微塑料分級采集裝置。
背景技術
海洋垃圾已成為重大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之一,塑料是海洋垃圾中主要的一種,而微塑料是指粒徑從幾微米到幾毫米、形狀多樣的非均勻塑料顆?;旌象w,海洋中的微塑料被形象地稱為海中“PM2.5”。海洋中的微塑料可分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兩大來源。“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產時就是細小的,可直接作為產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如用于清潔劑、洗面奶,以及工業研磨料、去角質、藥物和紡織物的塑料原料等?!按紊蔽⑺芰鲜侵冈谧匀画h境中,由大塊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學或生物作用層層分解破碎而成的細小塑料顆粒。機動車輪胎磨損、陸源塑料垃圾以及油漆為歐洲海洋環境中微塑料的三大主要污染來源。微塑料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徑細小,數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底棲生物、魚類、海鳥、海洋哺乳動物、海龜等一系列海洋生物所攝入。科學家們擔心的是,通過食物鏈,這些被海洋生物攝取的微塑料最終會進入生物鏈頂端——人類的體內,威脅人體健康。
在現有技術中,申請號為201820220756.0,“一種嵌套型多粒徑微塑料樣品同步采集器”,其通過設置多級連續嵌套的網袋型結構的微塑料采集裝置,各級之間使用不同過濾孔徑大小的網袋本體,將一定水量中的多種粒徑的微塑料顆粒一次性同步采集完畢。提高采集分析效率。然而,實際過程中,微塑料顆粒容易將過濾孔堵塞,導致該裝置水的流動性大大降低,進而嚴重影響微塑料的采集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走航式微塑料分級采集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避免過濾孔堵塞、提高微塑料的采集效率。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走航式微塑料分級采集裝置,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上固設有固定架,所述殼體下側面上前后方向開設有長條形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內滑動設置有下滑塊,所述殼體上設置有能夠驅動下滑塊前后滑動的驅動機構;
第一固定筒,其經第一連接臂固定在殼體下側面上,所述第一固定筒后端上脫卸式連接有第一安裝環,所述第一安裝環后端固設有第一安裝架,所述第一安裝架上設有第一過濾網;
第二固定筒,其與第一固定筒同軸設置并且第二固定筒在第一固定筒外壁上前后滑動,所述第二固定筒經第二連接臂與下滑塊固連,所述第二固定筒后端上脫卸式連接有第二安裝環,所述第二安裝環后端固設有第二安裝架,所述第二安裝架上設有第二過濾網,所述第二過濾網的過濾孔徑小于第一過濾網的過濾孔徑。
在上述的一種走航式微塑料分級采集裝置中,所述殼體下側面上經第三連接臂固設有第三固定筒,所述第三固定筒與第二固定筒同軸設置,并且所述第二固定筒外壁與第三固定筒內壁滑動連接,所述第三固定筒后端上脫卸式連接有第三安裝環,所述第三安裝環后端固設有第三安裝架,所述第三安裝架上設有第三過濾網,所述第三過濾網的過濾孔徑小于第二過濾網的過濾孔徑。
在上述的一種走航式微塑料分級采集裝置中,所述第一固定筒前端上脫卸式連接有頂端向前的錐形格柵,所述錐形格柵具有的過濾孔徑大于第一過濾網的過濾孔徑。
在上述的一種走航式微塑料分級采集裝置中,所述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和第三過濾網均呈圓錐形,并且所述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和第三過濾網的底部均向后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海洋大學,未經浙江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4493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