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螺紋尾端帶減重槽螺栓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20443337.0 | 申請日: | 2020-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05544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鄭建鋒;特尼格爾;劉瑩瑩;張松林;王旭;金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F16B35/00 | 分類號: | F16B3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朱立鳴 |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東新***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螺紋 尾端 帶減重槽 螺栓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螺紋尾端帶減重槽螺栓,它由螺栓頭(1)、頭桿結合R角(2)、螺桿(3)、螺紋(4)構成,在螺紋(4)尾端制有減重槽(5)。本實用新型采用了螺栓尾端加工減重槽的結構,具有在不影響螺栓結構強度的基礎上,具有減輕螺栓重量的作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紋尾端帶減重槽螺栓的設計,屬于航空航天產品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在飛機制造中有一句名言是“為減輕每一克重量而奮斗”。飛機輕量化能帶來更低的油耗、更高的運力以及一系列綠色經(jīng)濟效益,飛機上使用的緊固件數(shù)以萬計,以國內目前研制的大型客機C919來說,一架C919緊固件數(shù)量就達到上百萬顆,若在不影響緊固件強度的前提下,改變傳統(tǒng)緊固件結構以減輕緊固件重量將為飛機運行帶來很大益處。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螺紋尾端帶減重槽的螺栓,它可以在不影響螺栓強度的前提下,來減輕螺栓的重量。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螺紋尾端帶減重槽螺栓,它由螺栓頭(1)、頭桿結合R角(2)、螺桿(3)、螺紋(4)構成,在螺紋尾端制有減重槽(5)。
螺紋(4)為滾制成型,螺紋(4)基本牙型為MJ螺紋或者UNJ螺紋。
螺栓頭(1)為六角頭頭型螺栓頭;
螺栓頭(1)為十二角頭頭型螺栓頭;
螺栓頭(1)也可以為帶錐度的沉頭頭型螺栓頭。
為驗證螺栓改進前后強度變化,取改進前后螺栓進行試驗驗證,試驗結果表明,在螺紋(4)尾端制有減重槽(5)后并沒有影響螺栓強度。另,將改進后的螺栓與現(xiàn)有螺栓相對比,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在螺紋(4)尾端制有減重槽(5),在不影響螺栓強度的前提下,具有減輕螺栓重量的作用。
附圖說明
附圖1為一種螺紋尾端帶減重槽的六角頭螺栓;
附圖2為一種螺紋尾端帶減重槽的十二角頭螺栓;
附圖3為一種螺紋尾端帶減重槽的帶錐度的沉頭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優(yōu)點、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附圖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螺紋尾端帶減重槽螺栓,結構分為如圖1,圖2,圖3所示。該實用新型螺栓包括螺栓頭(1)、頭桿結合R角(2)、螺桿(3)、螺紋(4)構成,在螺紋尾端制有減重槽(5)。其中螺栓頭(1)利用沖床鐓制成型;為提高螺栓疲勞強度,頭桿結合R角(2)利用滾壓設備進行冷擠壓。螺紋(4)利用滾絲機進行滾壓成型,且基本牙型為MJ螺紋或者UNJ螺紋。螺紋尾端的減重槽(5)成型方式為機加成型,并且在螺紋(4)成型后進行加工。
減重槽設計理論與減重效果說明:
基于不影響產品強度的原則,設計產品螺紋尾部減重槽,示例性的試驗件螺紋規(guī)格為0.625-18UNJF-3A;試驗件螺紋長度為22.91mm,螺距為:25.4/18=1.41mm。螺栓在被緊固的時候,整個螺栓的軸力都由螺紋扣來承擔,但是落在每一扣的載荷是不同的,第一扣螺紋所占螺栓軸力的比例是最高的,然后按螺紋扣順次比例降低,但螺紋有效長度1d(d為螺紋公稱直徑)能夠滿足承受載荷要求。按照有效螺紋長度1d計算,螺紋長度(包含螺紋收尾)為:0.625×25.4+2×1.41=18.7mm;該產品螺紋長度為22.91mm,剩余螺紋長度為:22.91-18.7=4.21mm,基于此原則設計螺紋尾部減重槽,如圖1所示。
減重效果:螺紋尾部未進行減重時,產品重量為66.9g;減重后產品重量為65.4g;減重比例為:(66.9-65.4)/66.9=2.2%。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所做出的等效結構,這些均包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未經(jīng)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4433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