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胸腔引流瓶的固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441377.1 | 申請日: | 2020-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28466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戴克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凱 |
| 地址: | 230032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胸腔 引流 固定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胸腔引流瓶的固定裝置,包括引流瓶,引流瓶的外瓶身固定有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一端與引流瓶外瓶身固定連接的直桿部和連接于直桿另一端的彎鉤部,彎鉤部在遠離直桿部的一端固定有卡接部,卡接部與彎鉤部鉸接,引流瓶的開口處設置有引流管,引流管一端伸入引流瓶中、另一端連接到患者待引流的胸腔處。引流管外側面上包裹有粘布帶,粘布帶的外側面為毛面;采用本申請的固定裝置可以提高在患者移動時引流瓶的固定安全性和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固定胸腔引流瓶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胸腔引流瓶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胸腔閉式引流是將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內,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氣體或收集胸腔內的液體,使得肺組織重新張開而恢復功能。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廣泛地應用于血胸、氣胸、膿胸的引流及開胸術后,對于疾病的治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場上使用的引流瓶大多是直接放置在病床的支架上,而導致患者在進行下床移動時,較為不便,通常病人通過牽引繩或或手持穩定引流瓶,進行走動,但由于病人身體較為虛弱,牽引較為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胸腔引流瓶的固定裝置,提高了患者移動時,引流瓶的固定安全性和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胸腔引流瓶的固定裝置,包括引流瓶,引流瓶的外瓶身固定有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一端與引流瓶外瓶身固定連接的直桿部和連接于直桿另一端的彎鉤部,彎鉤部在遠離直桿部的一端固定有卡接部,卡接部與彎鉤部鉸接。
進一步地,彎鉤部的內側彎曲處開設有貫穿的凹槽。
進一步地,引流瓶的開口處設置有引流管,引流管一端伸入引流瓶中、另一端連接到患者待引流的胸腔處。引流管外側面上包裹有粘布帶,粘布帶的外側面為毛面。
進一步地,引流瓶的上端面設置有用于檢測引流瓶與患者待引流的胸腔處之間位置的位置傳感器。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組件還包括由粘布條形成的環狀圈帶,圈帶內側面的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圈帶套設于引流瓶外瓶身上,直桿部與圈帶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引流瓶固定時,彎鉤部和卡接部穿過上衣上設置的第一固定帶,第一固定帶卡設于凹槽中,卡接部的自由端與直桿部直接卡接。
進一步地,引流瓶固定時,引流瓶的瓶身通過下衣上固定的第二固定帶固定。
進一步地,第二固定帶一端與下衣固定連接、另一端自由伸長。
進一步地,第二固定帶為一至多個,并在下衣上間隔設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胸腔引流瓶的固定裝置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中提供的一種胸腔引流瓶的固定裝置,通過連接組件將引流瓶進行固定,提高了患者移動時,引流瓶的固定安全性和穩定性;位置傳感器可以實時提醒患者當前引流瓶的位置,提高了患者使用引流瓶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卡接部與直桿部進行卡接固定,使得引流瓶在與上衣固定時,不會因為運動幅度大,造成引流瓶的脫落,提高了引流瓶的固定穩定性;第一固定帶卡進凹槽中,提高了引流瓶在運動過程中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胸腔引流瓶的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上衣與第一固定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下衣與第二固定帶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引流瓶,2-連接組件,3-引流管,4-位置傳感器,5-上衣,6-下衣,21-直桿部,22-彎鉤部,23-卡接部,24-圈帶,51-第一固定帶,61-第二固定帶,221-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4413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海產物加工廠排水處理裝置
- 下一篇:一種氣管插管連接防護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