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循環流化床鍋爐防磨技術耐磨性能測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418905.1 | 申請日: | 2020-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25493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潘智;李勇軍;陳超;林慶宇;張贊贊;藍家宏;李志剛;林華;蒙保勝;曾祥甫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56 | 分類號: | G01N3/56;F23C10/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0022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流化床 鍋爐 技術 耐磨 性能 測試 裝置 | ||
1.一種循環流化床鍋爐防磨技術耐磨性能測試裝置,包括爐膛(1)、分離裝置(2)、返料裝置(3)、進料裝置(4)、送風機(5)、引風機(6)、捕集裝置(7)、防磨結構(8)、加熱器(9)、數據采集系統中的壓力測點(10)、溫度測點(11)、風量計(12)和門孔(13),其特征在于,爐膛(1)、分離裝置(2)、返料裝置(3) 尺寸參照實際鍋爐尺寸按比例縮小而成,壁面采用一定厚度的透明有機玻璃制成,相互連接形成可直觀展示的內部空間,由進料裝置(4)向所述爐膛內送入由示蹤顆粒組成的床料,通過送風機(5)從爐膛(1)底部布風板向內部送入空氣,使床料流態化,被空氣帶出爐膛(1)的床料經分離裝置(2)將粗、細顆粒分離,粗顆粒落入返料裝置(3)后重新送回爐膛(1),形成循環流動,分離裝置(2)上部中心筒與引風機(6)連接,分離出的細顆粒經中心筒排出,由引風機(6)前布置的捕集裝置(7)進行捕集后重新利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流化床鍋爐防磨技術耐磨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可根據需求在所述爐膛(1)內布置多種防磨結構,通過裝置模擬循環流化床鍋爐內流動狀態,以對各類防磨技術進行性能測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流化床鍋爐防磨技術耐磨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爐膛(1)、分離裝置(2)、返料裝置(3)壁面采用耐高溫有機玻璃制成,最大耐熱溫度可達200℃~240℃,可通過所述加熱器(9)加熱入爐空氣,對在不同溫度下的磨損情況進行測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流化床鍋爐防磨技術耐磨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結構(8)可采用不同的防磨技術,通過所述門孔(13)進行調整和更換,門孔共上、下兩個,與爐膛嵌入式密封連接,打開后可進入爐膛內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流化床鍋爐防磨技術耐磨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磨結構(8)上下方布置磨損傳感器,將顆粒碰撞情況轉換成電信號,獲得相對應的磨損量,以減少試驗所需時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流化床鍋爐防磨技術耐磨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料由寬篩分的示蹤顆粒組成,將示蹤顆粒粒徑劃分為數個范圍,不同粒徑范圍內的顆粒分別采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區分,試驗過程中可直觀展示不同粒度顆粒的運行軌跡并反映出顆粒大小對磨損的影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流化床鍋爐防磨技術耐磨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采集系統包括壓力測點(10)、溫度測點(11)、風量計(12)、磨損傳感器、數據轉換模塊和計算機,通過測量不同的壓力、風量下的磨損量,經過數據轉換模塊轉換后,在計算機上對試驗結果進行收集匯總,分析磨損的影響因素,評判防磨技術的優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41890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機殼與轉軸裝配設備
- 下一篇:一種河道治理用提水式增氧曝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