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纏繞螺旋槳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394840.1 | 申請日: | 2020-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81017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黃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志恒智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H5/07 | 分類號: | B63H5/07;B63H5/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育科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09 | 代理人: | 江麗嬌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馬鞍山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纏繞 螺旋槳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纏繞螺旋槳,所述防纏繞螺旋槳包括主軸和固定在所述主軸上的槳葉,所述主軸上同軸固定有套筒,位于所述套筒內部的所述主軸上同軸固定有主齒輪,所述套筒內部還可轉動地設置有副軸,所述副軸上同軸固定有與所述主齒輪相嚙合的副齒輪,使得所述主齒輪和所述副齒輪能夠互為相反方向轉動,所述副軸和所述主軸相平行設置,且所述副軸的兩端分別延伸至所述套筒的外部,并同軸連接有第一切割盤;解決了傳統的螺旋槳的切割裝置都與傳動軸的轉動方向相同,導致切割裝置不能有效將傳動軸上的纏繞物有效切割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防纏繞螺旋槳。
背景技術
船舶在水中航行時會遇到各種漂浮物,其中一些會纏繞在螺旋槳轉軸上影響螺旋槳的正常工作,嚴重時會導致船舶失去動力,造成重大事故。目前為了解決螺旋槳纏繞問題,現有的技術一般都是在螺旋槳的槳轂或者船舶艉管上安裝切割刀,例如專利號為CN201721506794.4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新型螺旋槳轉軸防纏繞結構,包括螺旋槳、傳動軸和船舶艉管,傳動軸的一端伸入船舶艉管內,另一端伸出船舶艉管與螺旋槳相連接,傳動軸周圍設有防纏繞護套,防纏繞護套為圓筒狀,包括固定部、桿部和切割部;桿部設置于固定部與切割部之間;固定部與船舶艉管沿傳動軸的軸線方向可移動地固定連接;桿部包括一個彎折部;切割部沿傳動軸軸線方向貼近螺旋槳的槳轂,切割部包括第一鋸齒面和第二鋸齒面,第一鋸齒面垂直于傳動軸軸線方向,第二鋸齒面為與傳動軸共軸的柱面。傳統的螺旋槳的切割裝置都與傳動軸的轉動方向相同,導致切割裝置不能有效將傳動軸上的纏繞物有效切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纏繞螺旋槳,解決了傳統的螺旋槳的切割裝置都與傳動軸的轉動方向相同,導致切割裝置不能有效將傳動軸上的纏繞物有效切割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纏繞螺旋槳,所述防纏繞螺旋槳包括主軸和固定在所述主軸上的槳葉,所述主軸上同軸固定有套筒,位于所述套筒內部的所述主軸上同軸固定有主齒輪,所述套筒內部還可轉動地設置有副軸,所述副軸上同軸固定有與所述主齒輪相嚙合的副齒輪,使得所述主齒輪和所述副齒輪能夠互為相反方向轉動,所述副軸和所述主軸相平行設置,且所述副軸的兩端分別延伸至所述套筒的外部,并同軸連接有第一切割盤。
優選地,所述副軸上還同軸固定有第二切割盤,所述套筒的表面設置有貫穿槽,所述第二切割盤至少部分通過所述貫穿槽延伸至所述套筒的外部。
優選地,所述第一切割盤和所述第二切割盤的圓周側面都固定有多個切割刀片。
優選地,所述第二切割盤的數量不少于2組。
優選地,所述套筒的兩端分別固定有軸承,所述副軸至少部分可轉動地位于所述軸承內。
優選地,所述副軸、所述第一切割盤、所述副齒輪和所述第二切割盤組成切割機構,所述切割機構的數量不少于2組。
優選地,多個所述切割機構在所述套筒上環繞等距分布。
優選地,所述套筒上固定有安裝架。
優選地,所述套筒的兩端分別固定有主軸承,所述主軸至少部分可轉動地位于所述主軸承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志恒智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志恒智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3948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