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預制管樁及混合樁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347731.4 | 申請日: | 202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375844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9 |
| 發明(設計)人: | 苗通;熊安書;李元;史海歐;侯建;劉雨龍;王欣欣;趙金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5/24 | 分類號: | E02D5/24;E02D5/48;E02D5/34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羅毅萍 |
| 地址: | 51001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制 混合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預制管樁及混合樁結構,其中,預制管樁,包括管樁主體,所述管樁主體的兩端至少有一端為開口端,所述管樁主體內具有與所述開口端相連通的內通道,所述內通道中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靠近所述開口端設置并分隔所述內通道而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通道的長度。該預制管樁既可減少混凝土的使用量,又可適用于高烈度及彎矩較大的區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土木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預制管樁及混合樁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廣州開始建造大量鐵道系統,并擴大到工業與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領域。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地質條件符合管樁的使用特點,管樁的需求量猛增,從而迅速形成一個新興的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到2007年年底,全國已有400多家管樁生產企業,生產各類管樁2.5億米左右,產值達300多億人民幣,同時為管樁行業配套的輔助產品年產值也近250億元,成為一個富有朝氣的新興產業,目前管樁已占全國水泥制品行業產值的50%左右。在這近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管樁項目先后獲建材行業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管樁已被列為國家級新產品、原建設部重點推廣新產品。
管樁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技術,同時有著其適用性。現有的管樁結構,大多為空心結構的混凝土樁或錨桿結構,其能提供較好的豎向承載性能,然而現有的管樁結構普遍存在以下缺點:
1、只適用于豎向載荷較大的區域,而不適用于高烈度及彎矩較大的區域;
2、施工過程中,需要往管樁內灌注大量的混凝土,因此混凝土的使用量較多,使得施工成本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可減少混凝土的使用量,又可適用于高烈度及彎矩較大區域的預制管樁。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預制管樁,包括管樁主體,所述管樁主體的兩端至少有一端為開口端,所述管樁主體內具有與所述開口端相連通的內通道,所述內通道中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靠近所述開口端設置并分隔所述內通道而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通道的長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內設置有多根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內壁周向設置的第一錨筋。
進一步地,各根所述第一錨筋向內傾斜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開口端的端面上設置有多根周向布置的第二錨筋。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的內壁上分布有多個齒狀結構,且各個所述齒狀結構之間存在間隔。
進一步地,所述齒狀結構具有朝向所述開口端設置的傾斜面,且所述傾斜面沿遠離所述開口端的方向向內傾斜設置。
進一步地,多個所述齒狀結構的分布形式為環形分布或點狀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管樁主體的一端為所述開口端,另一端為尖端。
對應地,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混合樁結構,包括前述的預制管樁,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內填充有鋼筋混凝土結構,且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沿靠近所述開口端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現澆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預制管樁,通過在管樁主體的內通道中增設一塊隔板,使得在往開口端向內灌注混凝土時,由于隔板的阻隔,混凝土無法進入第二通道并可沿靠近開口端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抗彎和抗剪能力比自身更強的現澆結構,如此,不僅減少了混凝土的使用量,而且可適用于高烈度及彎矩較大的區域。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34773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