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叉車鉛酸電池管理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312964.0 | 申請日: | 2020-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14851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楊勇;張孟青;吳頡;馬成云;陳宇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58/10 | 分類號: | B60L58/10;B60L58/12;B60L58/24;G01R31/371;G01R31/382;G01R31/396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企業) 34114 | 代理人: | 吳娜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叉車 電池 管理 終端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叉車鉛酸電池管理終端,包括液位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還包括微控制器MCU,微控制器MCU1的輸入輸出端與GPRS通訊模塊相連,微控制器MCU的第一、二、三輸入端分別與液位傳感器采集模塊、溫度傳感器采集模塊、總電壓采集模塊的輸出端一一對應相連;所述微控制器MCU采用芯片STM32F103RDT6。本實用新型通過液位傳感器采集模塊采集電池的液位數據、通過溫度傳感器采集模塊采集電池的溫度數據、通過總電壓采集模塊采集電池的總電壓數據,對所采集到的溫度、液位、電壓數據進行分析打包,利用GPRS網絡通訊技術,通過GPRS網絡傳輸把打包的數據傳輸到監控平臺,實現對叉車用鉛酸電池的實時監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叉車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叉車鉛酸電池管理終端。
背景技術
電動叉車的鉛酸蓄電池使用壽命、充放電循環次數以及是否規范充放電等有密切關系,因此對鉛酸蓄電池需要具備電池數據監測以及電池數據分析的能力。
目前,通常是通過在蓄電池的電源輸出線端加裝電流傳感器來獲取鉛酸蓄電池的充放電狀態,根據電流傳感器采集到的鉛酸蓄電池的工作輸出電流來判斷,電流為正則判斷為放電狀態,為負則判斷為充電狀態,電流為零則判斷為閑置狀態。該方案雖然簡單可行,但電流傳感器成本較高,在電動叉車領域市場接受度不高。目前還沒有出現以電池總電壓、電池溫度綜合判斷的方式對鉛酸電池充放電狀態、鉛酸電池數據監測的鉛酸電池管理終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對叉車鉛酸蓄電池充放電狀態、溫度、液位等各項數據進行遠程監測的叉車鉛酸電池管理終端。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叉車鉛酸電池管理終端,包括液位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還包括微控制器MCU,微控制器MCU的輸入輸出端與GPRS通訊模塊相連,微控制器MCU的第一、二、三輸入端分別與液位傳感器采集模塊、溫度傳感器采集模塊、總電壓采集模塊的輸出端一一對應相連;所述微控制器MCU采用芯片STM32F103RDT6。
所述GPRS通訊模塊采用芯片SIM800C,所述芯片STM32F103RDT6的第16引腳通過電阻R21與芯片SIM800C的第2引腳相連,芯片STM32F103RDT6的第17引腳通過電阻R26與芯片SIM800C的第1引腳相連。
所述液位傳感器采集模塊包括電阻R33,電阻R33的一端與液位傳感器傳感器的輸出端相連,電阻R33的另一端分別與二極管1N5825的陰極、電阻R13的一端相連,電阻R13的另一端地,二極管1N5825的陽極與芯片STM32F103RDT6的第30引腳相連。
所述溫度傳感器采集模塊包括電阻R10、電阻R32和電容C31,三者的一端均與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相連,電阻R32、電容C31的另一端共地,電阻R10的另一端與芯片STM32F103RDT6的第15引腳相連。
所述總電壓采集模塊包括自恢復保險管F1,自恢復保險管F1的一端接總電壓,自恢復保險管F1的另一端與電阻R7的一端相連,電阻R7的另一端分別與芯片STM32F103RDT6的第14引腳、電容C9的一端、電阻R8的一端相連,電容C9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8的另一端接地。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將用于網絡傳輸的GPRS通訊模塊、用于電池液位采集的液位傳感器采集模塊、用于電池溫度采集的溫度傳感器采集模塊和用于電池電壓采集的總電壓采集模塊集成在一個電路板上,利用GPRS網絡通訊技術、傳感器電壓采集技術實現對叉車鉛酸電池的總電壓、液位、溫度的采集,對所接收到的電壓、液位、溫度數據進行分析打包,通過GPRS網絡傳輸把打包的數據傳輸到監控平臺,實現對叉車用鉛酸電池的實時監控。本實用新型的體積較小,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框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3129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