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千斤頂頂撐法張弦梁式支撐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256550.0 | 申請日: | 2020-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00114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寧波;黃成偉;別亞威;楊清印;李送根;胡永波;陳丹;蔡浩慧;陳東風;劉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梅辰 |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千斤 頂頂 撐法張弦梁式 支撐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結構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千斤頂頂撐法張弦梁式支撐結構。所述支撐主梁的側部設置有多組沿支撐主梁長度方向間隔布置的頂撐結構;所述頂撐結構為一端固定在支撐主梁側部、另一端可沿垂直支撐主梁長度方向伸縮的懸挑結構,所述頂撐結構遠離支撐主梁的一端連接有張拉索;所述張拉索沿支撐主梁長度方向布置,兩端分別固定在支撐主梁側部,且索體連接于頂撐結構遠離支撐主梁一端并通過頂撐結構實現張拉鎖緊或是松弛。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操作施工極為方便,且使用的材料也價廉易得,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和適用范圍,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結構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千斤頂頂撐法張弦梁式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張弦梁,是由上弦的剛性構件(Beam)和高強度的張拉索/桿(String),再通過若干個撐桿(Strut)連接而組成的剛柔混合結構,利用形變和預張力抵抗外部荷載。而在建筑領域,為了解決大型深基坑的圍護支護或擋土支檔結構中鋼圍檁跨中變形較大、水平距離支護短等問題,常規方法是增大鋼梁尺寸、增設跨中橫撐、斜角撐或錨桿等,但又會出現占用較大內側空間、耗費鋼材等問題,且設錨桿對于水中圍堰的適用性較差。
針對以上問題,有人提出了類似于張弦梁的圍檁或支撐系統,例如專利號為“CN201310078649.0”的名為“基坑支護用預應力梁”的中國發明專利,該專利保護的預應力梁包括一個緊貼圍檁的下弦梁,下弦梁上設置有腹桿,腹桿伸向基坑內側,腹桿頂部設置有鋼絞線,鋼絞線的兩端與下弦梁的兩端連接,鋼絞線與下弦梁形成一個閉合的結構;下弦梁的兩端設置有用于張拉鋼絞線的張拉裝置;下弦梁為H型鋼或H型鋼與鋼筋混凝土組合梁;腹桿為H型鋼或H型鋼與鋼筋混凝土組合梁;腹桿頂部設置使鋼絞線滑動過渡的滑動槽,滑動槽呈彎曲的弧形,鋼絞線穿過滑動槽,在豎直方向上,滑動槽分為多層,層與層之間設置有隔板;腹桿腰部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將腹桿相互連接;預應力梁連接有豎向的立柱。通過張拉鋼絞線實現對預應力梁的剛度進行調整,該發明的基坑支護用預應力梁具有剛度大、跨度大、變形小、施工方便、可回收重復使用等優點,達到了縮短工期、降低工程造價的目的。
但該發明涉及的預應力結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1、空間狹窄,可容穿越的鋼絞線數量有限,導致所能提高的平衡力有限,導致張弦梁(或魚腹梁)的最大跨度不大;
2、當采用多根鋼絞線時,對于其端頭的張拉和錨固設置較為復雜,不便于施工;
3、鋼絞線對拐角處的彎曲半徑有一定要求,故現有技術一般將多個對撐進行組合,使鋼絞線的線型為平順的曲線,以滿足鋼絞線線形要求,但這樣增加了該結構的復雜性和自重,不利于施工,且懸臂狀態下的結構存在向下傾覆的風險;
4、鋼絞線張拉時,與拐角處多以相互摩擦方式發生相對位移,增加了鋼絞線斷絲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到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千斤頂頂撐法張弦梁式支撐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千斤頂頂撐法張弦梁式支撐結構,包括支撐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主梁的側部設置有多組沿支撐主梁長度方向間隔布置的頂撐結構;所述頂撐結構為一端固定在支撐主梁側部、另一端可沿垂直支撐主梁長度方向伸縮的懸挑結構,所述頂撐結構遠離支撐主梁的一端連接有張拉索;所述張拉索沿支撐主梁長度方向布置,兩端分別固定在支撐主梁側部,且索體連接于頂撐結構遠離支撐主梁一端并通過頂撐結構實現張拉鎖緊或是松弛。
進一步的所述頂撐結構包括垂直支撐主梁長度方向布置的千斤頂;所述千斤頂的殼體固定在支撐主梁的側部,頂推端設置有頂撐內筒;所述鋼絞線連接于頂撐內筒遠離支撐主梁的一端。
進一步的還包括頂撐外筒;所述頂撐外筒為固定在支撐主梁側部的筒狀結構;所述千斤頂位于頂撐外筒內部;所述頂撐內筒可沿垂直支撐主梁長度方向移動地套設于頂撐外筒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25655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