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減震型人造石英板材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242607.1 | 申請日: | 2020-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73619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明;楊富雪;張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源豐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F15/08 | 分類號: | E04F15/08;E04F15/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7247 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減震 人造 石英 板材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減震型人造石英板材,包括石英石上板、混凝土框架、限位孔;所述石英石上板的下側設有石英石下板,且石英石上板與石英石下板為一體式結構;所述混凝土框架設置在石英石下板的外側,且混凝土框架與石英石下板之間通過限位塞活動連接;所述限位孔分別位于混凝土框架的左右兩側,且限位孔與混凝土框架為一體式結構;所述橡膠塊放置在混凝土框架內的下側;所述卡塊位于混凝土框架上側的左方,且卡塊與混凝土框架為一體式結構。通過在結構上的改進,具有減震、隔音以及安裝方便的優點,從而有效的解決了本實用新型在現有技術一項中提出的問題和不足。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英石板材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尤其涉及一種減震型人造石英板材。
背景技術
石英石板材是由石英砂粉和樹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真空狀態下高壓壓制成形、高溫狀態下定形的新型石材,因其具有耐磨、耐刮、耐高溫、防滲透并且清潔相對容易等特點,在眾多裝飾石材中占據首位,被廣泛應用于臺面、墻面和地面等領域。
但是目前常見的石英石板材還存在減震功能不完善,在應用于地面領域時,由于石英石板材的材質較硬,影響踩踏時的舒適感,同時由于石英石板材具有脆性,在遭受意外碰擊時,因其與地面剛性連接,無法將所受的外力緩沖吸收,導致板材出現破碎的問題。
有鑒于此,針對現有的問題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減震型人造石英板材,旨在通過該技術,達到解決問題與提高實用價值性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震型人造石英板材,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目前常見的石英石板材還存在減震功能不完善,在應用于地面領域時,由于石英石板材的材質較硬,影響踩踏時的舒適感,同時由于石英石板材具有脆性,在遭受意外碰擊時,因其與地面剛性連接,無法將所受的外力緩沖吸收,導致板材出現破碎的問題和不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減震型人造石英板材,所述石英石上板的下側設有石英石下板,且石英石上板與石英石下板為一體式結構;所述混凝土框架設置在石英石下板的外側,且混凝土框架與石英石下板之間通過限位塞活動連接;所述限位孔分別位于混凝土框架的左右兩側,且限位孔與混凝土框架為一體式結構;所述限位塞分別設置在石英石下板的左右兩側,且限位塞與石英石下板之間插接;所述橡膠塊放置在混凝土框架內的下側;所述彈簧槽位于橡膠塊的上側,且彈簧槽與橡膠塊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卡槽位于混凝土框架上側的右方,且卡槽與混凝土框架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卡塊位于混凝土框架上側的左方,且卡塊與混凝土框架為一體式結構。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石英石下板為長方形的板狀結構,且石英石下板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兩處呈前后對稱方式排列的圓形盲孔。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混凝土框架為長方體的盒裝結構,且混凝土框架的上側與石英石上板的下側之間設置有硅膠墊。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限位孔為豎直方向的長條孔結構,且限位孔呈前后對稱的方式在混凝土框架的左右兩側各設置兩處。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限位塞為圓柱狀結構,且限位塞與混凝土框架通過間隙配合的方式滑動連接。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彈簧槽為圓形的槽狀結構,且彈簧槽呈矩陣排列的方式設置有多處,并且彈簧槽的內部設置有壓縮彈簧。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卡槽為T形的塊狀結構,且卡槽與卡塊的形狀一致。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優點1、通過使用限位塞與限位孔相配合,可以使石英石下板在一定距離內上下滑動,同時在石英石下板與橡膠塊之間設置彈簧,可以在板材受到外力時將沖擊力進行有效地緩沖吸收,從而使該裝置起到減震的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源豐建材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源豐建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2426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手風琴背帶
- 下一篇:自誘發且能量逐級逐艙釋放的反艦毀傷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