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ABS單元安裝支架及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222055.8 | 申請日: | 2020-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07399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4 |
| 發明(設計)人: | 龍亮;吳斌;尹偉;廖程亮;印遂;吳訓;劉雄;曾小榮;劉小明;鐘丙武;丁健;徐子寒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鈴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8/176 | 分類號: | B60T8/176;B60T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abs 單元 安裝 支架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ABS單元安裝支架及汽車,該汽車ABS單元安裝支架包括上安裝組件和下安裝組件,上安裝組件包括上安裝板和立板,立板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卡槽,卡槽用于通過螺栓固定ABS單元的左右兩端,每個卡槽上均設有隔振墊,上安裝板的中間設有上安裝孔,上安裝孔用于通過螺栓固定ABS單元的下端,下安裝組件包括第一L形支架和第二L形支架,第一L形支架與上安裝板焊接在一起,第一L形支架遠離第二L形支架的一端設有第一下安裝孔,第二L形支架遠離第一L形支架的一端設有第二下安裝孔,第一下安裝孔和第二下安裝孔均用于通過螺栓固定在車身上。本實用新型能夠解決現有ABS單元安裝支架固定效果和隔振性差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ABS單元安裝支架及汽車。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汽車已經成為人們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私家車,汽車的普及給汽車零部件的制造和設計帶來了發展。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動系統),是一種具有防滑、防鎖死等優點的汽車安全控制系統。目前,汽車上一般均安裝有ABS單元,ABS單元既有普通制動系統的制動功能,又能防止車輪鎖死,使汽車在制動狀態下仍能轉向,以保證汽車的制動方向穩定性,防止產生側滑和跑偏。ABS單元需要通過安裝支架固定在車身上,然而現有的ABS單元安裝支架還存在固定效果較差問題的,此外ABS單元在工作時會發出振動噪聲,現有的ABS單元安裝支架隔振性較差,容易影響整車的NVH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汽車ABS單元安裝支架,以解決現有技術固定效果和隔振性差的問題。
一種汽車ABS單元安裝支架,包括上安裝組件和下安裝組件,所述上安裝組件包括上安裝板和與所述上安裝板連接的立板,所述立板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卡槽,所述卡槽用于通過螺栓固定ABS單元的左右兩端,每個所述卡槽上均設有隔振墊,所述上安裝板的中間設有上安裝孔,所述上安裝孔用于通過螺栓固定所述ABS單元的下端,所述下安裝組件包括第一L形支架和與所述第一L形支架連接的第二L形支架,所述第一L形支架與所述上安裝板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L形支架遠離所述第二L形支架的一端設有第一下安裝孔,所述第二L形支架遠離所述第一L形支架的一端設有第二下安裝孔,所述第一下安裝孔和所述第二下安裝孔均用于通過螺栓固定在車身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汽車ABS單元安裝支架,上安裝板上設有三個固定點用以固定ABS單元,分別為用于固定ABS單元左右兩端的兩個卡槽以及用于固定ABS單元下端的上安裝孔,確保ABS單元的固定效果,由于在每個卡槽上均設有隔振墊,能夠有效提升隔振效果,減少ABS單元在工作時發出的振動噪聲,提升整車NVH性能,下安裝組件包括兩個L形支架,兩個L形支架分別固定在車身上,確保安裝支架在車身上的穩定性,提升了安裝支架的固定效果,該安裝支架還具有結構簡單、實現成本低的優點。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ABS單元安裝支架,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L形支架包括第一橫向安裝板和與所述第一橫向安裝板連接的第一豎向安裝板,所述第一橫向安裝板和所述第一豎向安裝板組成L形結構,所述第二L形支架包括第二橫向安裝板和與所述第二橫向安裝板連接的第二豎向安裝板,所述第二橫向安裝板和所述第二豎向安裝板組成L形結構,所述第一橫向安裝板與所述第二豎向安裝板連接,所述第一下安裝孔設置在所述第一豎向安裝板上,所述第二下安裝孔設置在所述第二橫向安裝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橫向安裝板上設有安裝過孔,所述安裝過孔的位置與所述上安裝孔的位置對應。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橫向安裝板與所述第二橫向安裝板平行,所述第一豎向安裝板與所述第二豎向安裝板平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鈴控股有限公司,未經江鈴控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22205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