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散熱框架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201981.7 | 申請日: | 2020-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40570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洪聯馨;何明特;謝弼任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5/18 | 分類號: | H02K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羅英;劉芳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散熱 框架 組件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散熱框架組件包含一馬達框架、一導風罩與一氣流產生元件。馬達框架包含一框架本體與多個環形散熱鰭片。每一環形散熱鰭片的外緣與一中心軸之間具有一平均中心距,且環形散熱鰭片所對應的平均中心距自一第一端部沿一延伸方向遞減至一第二端部。環形散熱鰭片任兩相鄰者會形成一外部環形通道。氣流產生元件設置于框架本體的第二端部,用以在運作時產生至少一散熱氣流。導風罩環繞并包覆環形散熱鰭片,用以將散熱氣流自第二端部導引至第一端部并流入上述外部環形通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組件,尤其涉及一種散熱框架組件。
背景技術
馬達,又稱電動機、電動馬達,是一種將電能轉換為動能,可用來驅動其他裝置的電器設備,再現今社會中被廣泛地應用。其原理與發電機大致相同,差異只是在于能量的轉換不同而已。
馬達普遍包含一轉子結構、一定子結構與一馬達框架,轉子結構與定子結構又可稱的為馬達核心組件,設置于馬達框架所圍構出的一容置空間,產生的熱能過多就有可能對馬達造成損害。
因此,為了傳導逸散轉子結構所產生的熱能,馬達框架的外周面上通常設置有多個散熱鰭片。較佳者,還會設置至少一氣流產生元件。
請參閱圖1與圖2,其中,圖1顯示現有技術中的散熱框架組件的立體圖;以及,圖2顯示圖1的A─A剖面圖。如圖所示,一種散熱框架組件PA100,用以容置一馬達核心組件(圖未示出),并包含一馬達框架PA1與二氣流產生元件PA2、PA2a。
馬達框架PA1,包含一框架本體PA11與多個環形散熱鰭片PA12(在此僅標示其中一者)。框架本體PA11,一管狀結構,且圍構出一用以容置馬達核心組件的容置空間PAS。環形散熱鰭片PA12,彼此相間并分別環繞設置于框架本體PA11的外周面,且背向內周面環狀凸伸出。環形散熱鰭片PA12中的任兩相鄰者形成一外部環形通道,故多個環形散熱鰭片PA12會形成多個外部環形通道。
氣流產生元件PA2與PA2a,連結并固定于環形散熱鰭片PA12與框架本體PA11中的至少一者,用以在運作時在外部環形通道中的產生散熱氣流PAF。然而,氣流產生元件PA2與PA2a設置于馬達框架PA1的同一側,散熱氣流PAF流入外部環形通道后,并無法順著外部環形通道流動至馬達框架PA1的另一側,而是流經一段外部環形通道后便會向外界環境發散,導致沒有安裝氣流產生元件的馬達框架PA1的另一側的熱能無法通過氣流產生元件PA2與PA2a產生的散熱氣流PAF逸散。
接著,請參閱圖3與圖4,圖3顯示現有技術中的另一散熱框架組件的立體圖;以及,圖4顯示圖3的B─B剖面圖。如圖所示,一種散熱框架組件PA100a,用以容置一馬達核心組件(圖未示出),并包含一馬達框架PA1與多個氣流產生元件PA2、PA2a、PA2b、PA2c。馬達框架PA1,包含一框架本體PA11與多個環形散熱鰭片PA12,皆與圖1相同,故不多加贅述,氣流產生元件PA2、PA2a亦與圖1相同。氣流產生元件PA2b、PA2c與氣流產生元件PA2、PA2a相同,僅在于設置的位置不同。
因為氣流產生元件PA2b、PA2c與氣流產生元件PA2、PA2a分別設置于馬達框架PA1的兩側,故氣流產生元件PA2、PA2a所產生的散熱氣流PAF與氣流產生元件PA2b、PA2c所產生的散熱氣流PAFa可以各自逸散馬達框架PA1兩側的熱能。
此舉雖然可以有效帶走馬達框架兩側的熱能,但是氣流產生元件的數量將會變為兩倍,所花費的成本也會變為兩倍。此外,馬達框架PA1具有一框架厚度PAW1,氣流產生元件PA2、PA2a、PA2b、PA2c具有一厚度PAW2,因此,在馬達框架PA1的兩側皆設置氣流產生元件,還會造成總厚度增加了一個厚度PAW2,與現今社會中,追求輕量化、小型化、成本效益比(cost-performance ratio;CP值)高的設計方向相違背。而因為環形散熱鰭片PA12的結構,若將氣流產生元件設置于端部,則散熱氣流會被環形散熱鰭片PA12所阻隔而無法順利流入外部環形通道。因此,現有技術中的散熱框架組件具有可改進的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20198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連接處帶有防脫落結構的玻璃絕緣子
- 下一篇:一種信號指示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