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管狀模具脫模油均勻填充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85540.2 | 申請日: | 2020-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63801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韓遵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雅材潤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B21D37/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5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管狀 模具 脫模 均勻 填充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脫模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管狀模具脫模油均勻填充裝置,包括上模座及其正下方的下模座,模腔的一側設置有模腔桿和抹孔桿,模腔桿的一端設有呈凹字型的卡條,卡條兩平行段之間連接有抹油球,抹孔桿的另一端固定有抹孔柱,抹孔柱與通孔插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抹油球蘸上脫模油,再卡入模腔中,使滾輪在模座上滾動,使抹油球均勻涂抹模腔,再將模腔桿調過頭,將抹孔柱蘸上脫模油并插入通孔中,每隔一段時間重復上述操作,便可使模腔持續保持潤滑,從而便于圓管沖壓后的脫模。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脫模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管狀模具脫模油均勻填充裝置。
背景技術
圓管在沖壓床上的模具中打孔時,沖壓床的壓柱帶著上模座壓合下模座,使得模具的上下模芯合攏,從而使模腔夾住圓管,同時上模座的頂針穿過圓管進行打孔。由于模腔夾住圓管后,在分模時易夾緊而不易脫離,影響工人打孔時間,也耗費工人的體力。鑒于此,我們提出一種管狀模具脫模油均勻填充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管狀模具脫模油均勻填充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管狀模具脫模油均勻填充裝置,包括上模座及其正下方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方設置有上模芯,所述下模座的頂面固定有下模芯,所述上模芯和所述下模芯的底面和頂面中心均開設有半圓柱腔的模腔,所述模腔的凹面開設有若干通孔,所述模腔的一側設置有模腔桿和抹孔桿,所述模腔桿的一端設有呈凹字型的卡條,所述卡條兩平行段之間連接有抹油球,所述抹油球的上下部分為半球體且中間為扁柱段,所述扁柱段的一側開設有貫穿其中心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內部插接有插銷,所述插銷的兩端與所述卡條的兩平行端插接,所述插銷的兩端還套接有滾輪,所述滾輪的外徑與所述扁柱段的高度相等,所述模腔桿的另一端且偏離中心一側設有套環,所述套環的頂部水平設有掛環,所述抹孔桿的一端且偏離中心一側設有固定環,所述套環與所述固定環的內部均插接有銷釘,所述抹孔桿的另一端固定有抹孔柱,所述抹孔柱與所述通孔插接。
優選的,所述抹油球的半球體外徑與所述模腔的內徑相等。
優選的,所述掛環的底面設有與所述抹孔桿卡接配合的卡環,所述卡環的底部為開口狀。
優選的,所述抹油球和所述抹孔柱為硅膠材質制成且表面之間有絨布。
優選的,所述抹孔桿的另一端設有凸環,所述凸環與所述抹孔柱插接配合。
優選的,所述抹孔柱的兩端均倒有斜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該管狀模具脫模油均勻填充裝置,通過將抹油球蘸上脫模油,再卡入模腔中,使滾輪在模座上滾動,使抹油球均勻涂抹模腔,再將模腔桿調過頭,將抹孔柱蘸上脫模油并插入通孔中,每隔一段時間重復上述操作,便可使模腔持續保持潤滑,從而便于圓管沖壓后的脫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模腔桿和抹孔桿展開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模腔桿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抹孔桿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模腔桿和抹孔桿收合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各個標號意義為:
1、上模座;10、上模芯;11、模腔;2、下模座;20、下模芯;21、通孔;3、模腔桿;30、卡條;31、抹油球;310、扁柱段;311、插孔;32、插銷;33、滾輪;34、套環;35、掛環;36、卡環;4、抹孔桿;40、凸環;41、抹孔柱;42、固定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雅材潤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雅材潤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855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阻尼
- 下一篇:一種便于調節角度的監控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