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生態環境感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83296.6 | 申請日: | 2020-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51325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強;付逢晨;張晴晴;田厲鋒;張璐瑜;楊綺璠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D21/02 | 分類號: | G01D21/02;G01D11/00;G01D11/24 |
| 代理公司: | 蘭州錦知源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2204 | 代理人: | 勾昌羽 |
| 地址: | 73005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攜式 生態環境 感知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攜式生態環境感知器,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有藍牙模塊,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有蓄電池,所述控制器通過電源轉換器電連接有溫濕光模塊,所述溫濕光模塊電連接有光傳感器和溫濕度傳感器,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有PM2.5傳感器,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有顯示屏,且所述顯示屏通過殼體固定有操作按鈕,所述操作按鈕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緊湊的結構設計減少感應器體積,節約占用空間,當外出使用需要隨身攜帶時更加方便,同時通過藍牙模塊具有遠程操作功能,可多點配合同時采集,通過信息比對提升采集信息準確性,并且環境信息采集種類多樣,滿足各種需求。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態環境感知器技術領域,具體領域為一種便攜式生態環境感知器。
背景技術
生態環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即是由生態關系組成的環境的簡稱,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包括人工干預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質和能量) 或作用的總和。
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系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復合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問題是指人類為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破壞和污染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負反饋效應。
生態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動物、真菌、植物五大類)之間和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當代環境概念泛指地理環境,是圍繞人類的自然現象總體,可分為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當代環境科學是研究環境及其與人類的相互關系的綜合性科學。生態與環境雖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但兩者又緊密聯系、水乳交融、相互交織,因而出現了生態環境這個新概念。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種自然因素、條件的總和,是一個大系統,是由生態系統和環境系統中的各個元素共同組成。
目前的環境檢測儀器都功能單一,或者設備體積龐大,不能隨身攜帶以檢測身邊的環境參數。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生態環境感知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環境檢測儀器都功能單一,或者設備體積龐大,不能隨身攜帶以檢測身邊的環境參數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生態環境感知器,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有藍牙模塊,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有蓄電池,所述控制器通過電源轉換器電連接有溫濕光模塊,所述溫濕光模塊電連接有光傳感器和溫濕度傳感器,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有PM2.5傳感器,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有顯示屏,且所述顯示屏通過殼體固定有操作按鈕,所述操作按鈕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光傳感器位于溫濕度傳感器的上方。
優選的,所述殼體為橢圓形,所述顯示屏貫穿于所述殼體的上側壁的左端,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殼體的下端,且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顯示屏的正下方,所述殼體的右端開設有第一圓孔,所述PM2.5傳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圓孔內,所述殼體的左端開設有第一通槽,所述光傳感器和所述溫濕度傳感器位于所述第一通槽內,所述殼體的下側壁的右端開設有第一凹槽,所述蓄電池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內,所述溫濕光模塊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通槽之間,所述藍牙模塊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上端,且所述藍牙模塊位于所述PM2.5傳感器和所述控制器之間。
優選的,所述殼體上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內滑動連接有第一殼蓋。
優選的,所述滑槽的數量為兩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師范大學,未經西北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8329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