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海上建筑拆封作業平臺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65587.2 | 申請日: | 2020-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04781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黃建軍;王飛飛;陳耀輝;潘博璣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星際海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35/44 | 分類號: | B63B35/44;B63B8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宋亞楠 |
| 地址: | 511458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上 建筑 拆封 作業 平臺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海上建筑拆封作業平臺,包括甲板、塔樓、封堵作業模塊、繞樁吊機、第一起吊機以及第二起吊機,甲板的外輪廓呈菱形,塔樓和繞樁吊機相對設置于甲板的銳角端,第一起吊機和第二起吊機相對設置于甲板的鈍角端,封堵作業模塊可拆卸設于甲板上,利用甲板的銳角端可進入較狹小的位置進行固定,靈活性高,繞樁吊機實現待拆解平臺的拆除作業,可拆卸的封堵作業模塊實現井口的封堵作業,當封堵完成后,可將封堵作業模塊進行移除,使得甲板作為可以存放拆除模塊的區域,提高了該作業平臺空間利用率以及作業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海上建筑拆封作業平臺。
背景技術
目前海洋鉆井開采活動已經開展數十年,一些近海的固定式平臺由于油藏資源枯竭或二次開采成本過高等原因大部分處于關井閑置狀態,加之年代久遠,部分已經不具備再次工作能力,長期荒廢在相關海域,對周圍海洋環境和航運等存在著潛的風險。相關國家已經立法針對一定年限的廢棄平臺進行拆卸封井的工作。據估計,不久的將來海外國家有近500個油氣生產設施上的約3000口油氣井列入棄井計劃,由此產生了相當大規模的拆井作業市場,將會來帶上千億美元的潛在市場。
在國內,由于海洋石油開采活動開始較晚,目前還未出現大規模需要拆井作業的平臺,所以還是以傳統作業方式對的廢棄固定式平臺進行拆除,該方式是浮吊和駁船配合的形式進行吊裝轉運,前提固定平臺的模塊要先進行一定部分的拆解和井口及井下的封堵棄井作業,但是相當大部分的廢棄平臺已經不具備棄井封堵等作業能力,而且局限于固定式平臺周圍復雜的環境,浮吊和駁船往往不能非常順利地進行拆解轉運工作,十分耗時耗力,拆封作業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實現更加方便快捷地對廢棄固定式平臺進行拆封作業。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海上建筑拆封作業平臺,包括甲板、塔樓、封堵作業模塊、繞樁吊機、第一起吊機以及第二起吊機,所述甲板的外輪廓呈菱形,所述塔樓和所述繞樁吊機相對設置于所述甲板的銳角端,所述第一起吊機和所述第二起吊機相對設置于所述甲板的鈍角端,所述封堵作業模塊可拆卸設于所述甲板上,所述第一起吊機與所述繞樁吊機之間形成第一對接口,所述第二起吊機與所述繞樁吊機之間形成第二對接口。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封堵作業模塊包括封堵臺以及伸縮架,所述伸縮架的一端與所述封堵臺相連接,所述伸縮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甲板滑動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起吊機安裝于靠近所述繞樁吊機的一側,所述第二起吊機安裝于靠近所述塔樓的一側。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銳角端的角度范圍為50°至80°,所述鈍角端的角度范圍為100°至130°。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銳角端的角度為75°,所述鈍角端的角度為105°。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海洋平臺還配備用于轉運拆解模塊以及封堵作業模塊的接駁船,當所述封堵作業模塊從所述第一對接口移出至待拆解平臺時,所述接駁船與所述第二對接口相接駁;
當所述封堵作業模塊從所述第二對接口移出至待拆解平臺時,所述接駁船與所述第一對接口相接駁。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甲板為自升式板臺,所述甲板的底端設有拖輪或者推進器。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海上建筑拆封作業平臺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星際海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星際海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655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發熱紙塑容器
- 下一篇:一種園林綠化用的樹木防蟲掛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