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手術紗布數量出血量自動化電子測量儀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63300.2 | 申請日: | 2020-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17871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梁敏妮;李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 主分類號: | G01G19/62 | 分類號: | G01G19/62;G06M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51008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術 紗布 數量 血量 自動化 電子 測量儀 | ||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電子測量儀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手術紗布數量出血量自動化電子測量儀,包括殼體,殼體中部開有投擲窗口,殼體下方固定安裝有若干支撐柱,支撐柱上均設有帶鎖輪,投擲窗口底部設有兩塊承接板,承接板內部分別設有重量感應芯片和計數感應芯片,承接板上可拆卸連接有裝載盒,投擲窗口一側設有與計數感應芯片電連接的紗布數量顯示屏和與重量感應芯片電連接的出血量顯示屏,紗布數量顯示屏一側設有清零鍵I,出血量顯示屏一側設有清零鍵II。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電子測量儀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手術紗布數量出血量自動化電子測量儀。
背景技術
現在醫院進行的各種手術過程中出血是不可避免的,其大出血也是很嚴重的手術并發癥之一,影響病人的身體健康,嚴重的時候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準確計量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測量手術中出血量的方法為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法。暨:通過測量手術后混有血液的沖洗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除以患者抗凝全血的血紅蛋白濃度,乘以手術中使用的沖洗液量,計算得出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抗凝全血的血紅蛋白濃度以及沖洗液量很容易獲得,所以測量出血量的關鍵在于測量手術后混有血液的沖洗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然而為了保證手術過程中視野的清晰,術者會通過加大沖洗液的用量和速度稀釋出血,使得使用過的沖洗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通常極低(<5g/L),遠遠低于目前各級醫院血常規檢測儀器的檢測范圍(20-250g/L),限制了術中出血的測量。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公開號為CN207012177U公開了一種測量出血量的計血墊,包括輔墊、吸血墊和集血袋,所述輔墊設置有兩層,且其底層一端設置有粘貼塊,所述吸血墊的一端通過粘貼塊固定在輔墊的底層,所述輔墊的兩端設置有彈性帶,所述輔墊的一端通過彈性帶固定腿束縛帶,所述輔墊的另一端通過彈性帶固定腰束縛帶,所述輔墊的兩側設置有輔粘貼帶,所述輔墊的底層與吸血墊相對應的位置固定有塑料軟板,所述塑料軟板的一端設置有橢圓形通孔,所述集血袋的入血口通過橢圓形通孔卡接在塑料軟板的背面,通過在輔墊底層設置粘貼塊,方便了吸血墊的拆裝,在輔墊底層與吸血墊相對應的位置設置塑料軟板,且卡接集血袋,避免手術中計血量不準確,方便實用。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由于自然環境影響,在超速檢測過程中,檢測數據容易受環境影響,導致檢測不準確,不能及時處理風機超速測試時的危險性。
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在手術過程中,會用紗布止血,現有技術中,沒有用于準確測量手術過程中出血量的測量儀,并且會發生紗布遺留在患者體內的事故。
因此,發明人有鑒于此,秉持多年該相關行業豐富的設計開發及實際制作的經驗,針對現有的結構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了一種手術紗布數量出血量自動化電子測量儀,以便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傳統的受手術過程出血量測量數據不準確以及紗布被遺留在患者體內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提供一種手術紗布數量出血量自動化電子測量儀,包括殼體,殼體中部開有投擲窗口,殼體下方固定安裝有若干支撐柱,支撐柱上均設有帶鎖輪,投擲窗口底部設有兩塊承接板,承接板內部分別設有重量感應芯片和計數感應芯片,承接板上可拆卸連接有裝載盒,投擲窗口一側設有與計數感應芯片電連接的紗布數量顯示屏和與重量感應芯片電連接的出血量顯示屏,紗布數量顯示屏一側設有清零鍵I,出血量顯示屏一側設有清零鍵II。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在出血量顯示屏上預先設置干紗布的重量,手術中實時顯示手術擦血紗布的重量(g),并轉化換算成出血量(ml)在出血量顯示屏上顯示,可以及時準確評估手術出血量,保證患者手術安全。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計數感應芯片即時準確記錄紗布的數量,并在紗布數量顯示屏上顯示,有效防止紗布遺留患者體內,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3、轉載盒的壓邊設計更符合醫療感染控制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未經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6330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